[实用新型]消声器的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3668.0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1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连成堃;李胜玉;郭涛;侯亮;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许伟 |
地址: | 36100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消声器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目前工程机械上使用的消声器安装在车架上,其进口管与发动机的排气口对接。习用的消声器壳体1’为一封闭腔体,其内部通过左、右隔板11’、12’将该腔体分为三个腔室,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共振室13’、第二共振室15’,其中部设有扩张室14’,在所述的第一共振室13’、第二共振室15’分别设有中心管2’、及中心管3’,所述的中心管2’、3’为中空圆管,其外壁设有若干的孔径,所述的中心管2’与中心管3’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的排气尾管设置在扩张室14’的顶部,与扩张室14’相互导通。采用上述结构,造成消音器体积大,其消音效果不良,并且排气阻力偏大,造成发动机功率损耗偏大,同时存在许多通过频率,在通过频率处的消声量小,即声波会无衰减的通过消声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音效果好的消声器的改进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消声器的改进结构,它包括壳体、进口管、出口管;所述的壳体具有一个封闭的腔体,腔体内由左隔板和右隔板分隔成三个小腔体,依次分别为第一共振室、扩张室、第二共振室;所述的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插入壳体,它们插入壳体腔体的部分分别为进口中心管和出口中心管,在进口中心管和出口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多个小孔;所述的左隔板和右隔板上分别开设多个对流孔;所述的进口中心管和出口中心管分别自壳体的左、右两端插入壳体且相互平行;所述的进口中心管的插入壳体端与左隔板连接且进口中心管的管腔与左隔板上多个对流孔中的一个对流孔连通;所述的出口中心管的插入壳体端与右隔板连接且出口中心管的管腔与右隔板上多个对流孔中的一个对流孔连通。
所述的第一共振室的长度为第二共振室长度的二倍,且第一共振室的长度为壳体总长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进口中心管和出口中心管之间的平行间距为30-40毫米。
所述的进口中心管和出口中心管管壁上的小孔直径为4-6毫米,并以相同的间距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内接管的方法将扩张的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插入扩张室内,且第一共振室的长度为第二共振室长度的二倍,从理论分析可知,当插入管长度分别等于总长的1/2时以及1/4时,可消除相对立的通过频率,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得较为理想的消声效果。又,本实用新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共振室、扩张室的尺寸、小孔的孔径和数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消声器的轴测图;
图2是习用消声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消声器的改进结构,它包括壳体1、进口管2、出口管3。
所述的壳体1具有一个封闭的腔体,腔体内由左隔板11和右隔板12分隔成三个小腔体,依次分别为第一共振室13、扩张室14、第二共振室15。所述的第一共振室13的长度为第二共振室15长度的二倍,且第一共振室13的长度为壳体1总长的二分之一。所述的左隔板11和右隔板12上分别开设多个对流孔111、121;所述的进口中心管21和出口中心管31分别自壳体1的左、右两端插入壳体1且相互平行;进口中心管21和出口中心管31之间的平行间距L为30-40毫米(如图4所示),进口中心管21的插入壳体端与左隔板11连接且进口中心管21的管腔与左隔板11上多个对流孔111中的一个对流孔111连通。所述的出口中心管21的插入壳体端与右隔板12连接且出口中心管21的管腔与右隔板12上多个对流孔121中的一个对流孔121连通。
所述的进口管2和出口管3分别插入壳体1,它们插入壳体1腔体的部分分别为进口中心管21和出口中心管31,在进口中心管21和出口中心管31的管壁上开设多个小孔。所述的进口中心管21和出口中心管31管壁上的小孔直径为4-6毫米,并以相同的间距均匀分布。
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3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排气管的后级消声器
- 下一篇:一种书角保护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