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备聚合物电解电容器的全自动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2801.0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袁永;周剑光;杨丰年;宋文汇;曾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聚合物 电解电容器 全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制备聚合物电解电容器例如导电高分子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时所采用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聚合物电解电容器例如导电高分子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的制备,通常包括将芯包与铁条焊接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处理,如化成,热处理,清洗,含浸,去溶剂等。其中,在将芯包与铁条焊接后都是将它们的组合体装入一载架中,铁条通过载架内所设的卡槽稳定地卡设在载架内。在进行后续处理时,再将组合体逐个的取出,这过程又称为上料。
目前,上料方式基本有两种。第一种,采用原始的方法,即人工将处于载架内的组合体逐个取出,放到下一步处理设备中;第二种,是将载架放在水平的轨道上,并使载架沿着轨道水平向前或向后运动,再由取出机构将组合体逐个从载架内取出,并传动到下一步处理设备中,实现半自动化生产。现有的这两种上料方式均存在各自的不足,其中第一种方式,明显效率较低,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占用非常大的生产空间;第二种方式虽然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但存在很大的弊端,主要是载架只能沿着轨道的方向移动,因此至少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两步操作,一步是操作人员将空载架从轨道上移走,另一步是必须将另一个装满组合体的载架放入上料料区,保证组合体能连续的从载架中取出,若衔接不及时,取出机构就停止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且同样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资源和需要较大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制备聚合物电解电容器的全自动上料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制备聚合物电解电容器的全自动上料装置,其用于将位于载架内的芯包和铁条的组合体取出,该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基架、设置在基架上方的移动平台、用于驱动移动平台水平运动的水平驱动机构、取出机构,特别是,上料装置还包括载架输入单元和载架输出单元,载架输入单元用于将装有组合体的载架输送至移动平台上,取出机构用于将位于移动平台上的载架内的组合体取出,载架输出单元用于从移动平台上接收其内组合体已被取走的载架并将载架移走,其中:载架输入单元包括位于移动平台下方且能够同时放置多个载架的输入托架、用于驱动输入托架沿着基架的高度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将输入托架内的载架转接到移动平台上的接驳机构;载架输出单元包括位于移动平台下方且能够同时放置多个载架的输出托架、用于驱动输出托架沿着基架的高度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优选地,多个载架能够稳定地叠放在一起,如此,就可以直接将多个载架直接叠放在输入托架或输出托架内。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水平设置且由电机驱动而转动的螺杆,移动平台下方固定设有与螺杆相配合从而随螺杆的转动而水平移动的连接座,其中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最优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竖直设置且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而转动的第一螺杆,输入托架与第一螺杆相配合而随着第一螺杆的转动而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竖直设置且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而转动的第二螺杆,输出托架与第二螺杆相配合而随着第二螺杆的转动而上下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上料装置还包括分别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相连的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用于获得输入托架内载体的移动信号,并将该信号输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感应器的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的运转;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获得输出托架内的载体的移动信号,并将该信号输送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二感应器的信号并控制第二驱动机构的运转。更具体地,第一感应器包括分别设置在输入托架的相对两侧且沿着基架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与输入托架内的多个载架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触点,该多个第一触点均与第一控制器相连,第一齿条的齿距对应一个载架的高度,所述第一触点设置在第一齿条的齿顶上。第二感应器进一步包括分别设置在输出托架的相对两侧且沿着所述基架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齿条、与输出托架内的多个载架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触点,多个第二触点均与第二控制器相连,第二齿条的齿距对应一个所述的载架的高度第二触点设置在第二齿条的齿顶上。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永,未经袁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2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