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速机车用全向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3610.1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9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曹鉴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凯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4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赵熠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速 机车 全向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机车无线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高速机车用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高速机车在运行时需要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讯,比如常见的450MHz全向天线,其结构如附图所示:包括外壳2、底座5、固定板8、垫板14、立梁9和端子6,底座上制出一凹槽,该凹槽内制出一圈立板13,该立板与底座所制凹槽内壁保留一定间隙,该间隙内用于嵌装外壳的下端部,该立板内的凹槽底面一侧安装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垫板,该垫板上的多个卡子12卡装固定板的下端,该固定板一侧下端的折弯部11与垫板、底座之间构成振荡电路中的电容,在固定板另一侧下端安装一与固定板保留一定间隙的立梁,该立梁下端与底座连接且与固定板之间形成振荡电路中的电感,固定板的下端部中部与底座底部嵌装的端子连接,该端子通过电缆连接机车上的无线通讯电台。
目前,具有上述结构的天线外壳多为圆柱形或椭圆形,高度在200毫米左右,该尺寸较大,机车在高速行驶时风阻大,而且外形不美观,如果通过降低天线高度的方法会导致天线效率低及功率小的问题,无法达到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风阻小且美观的一种新型高速机车用全向天线。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高速机车用全向天线,包括外壳、底座、固定板、垫板、立梁和端子,外壳插装在底座上,外壳内的底座上安装垫板,垫板上安装固定板,该固定板一侧间隔安装底部连接底座的立梁,该固定板底面的中部连接底座内嵌装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部为鱼鳍型,其下部两侧对称制出一弧形凸起,所述外壳和底座的竖直高度为128毫米,在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安装一向后延伸的振子板,在安装立梁一侧的固定板上以立梁为中心对称的安装两个立柱,在固定板的另一侧安装有与所述两个立柱对称的另两个立柱。
而且,所述外壳上部的前端和后端均由下至上逐渐向后倾斜,所述外壳上部的两侧由前至后逐渐变大,所述外壳下部两侧对称制出的弧形凸起在水平方向上由前至后逐渐变大,然后逐渐收拢,所述外壳下部两侧对称制出的弧形凸起在竖直方向上由下至上逐渐收拢。
而且,所述外壳的下端制出一凸棱,该凸棱外缘与底座所制凹槽内壁相贴合,该凸棱下方的外壳的外缘与底座所制凹槽内壁之间填充胶层。
而且,所述固定板的宽度为59毫米,高度为110毫米,所述振子板宽度为66毫米,高度为46毫米。
而且,所述立柱截面为10×10平方毫米,高度为4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将外壳变换为鱼鳍型且在下部两侧对称制出两个弧形凸起,高度降为128毫米,整体形状更趋于流线型,降低了风阻且更美观,而且在固定板上安装振子板以提高辐射电阻、减少损耗电阻,增加了天线顶部电负载,使远区的辐射场加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线效率,在固定板上安装了四个立柱,改善了对地参数及天线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2的截面图;
图4是图1的截面图;
图5是图1的仰视图;
图6是图3的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新型高速机车用全向天线,如图1~6所示,包括外壳2、底座5、固定板8、垫板14、立梁9和端子6,底座的四角制出四个安装孔15,底座上制出一凹槽,该凹槽内制出一圈立板13,该立板与底座所制凹槽内壁保留一定间隙,该间隙内用于嵌装外壳的下端部,该立板内的凹槽底面一侧安装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垫板,该垫板上的多个卡子12卡装固定板下端所制折弯部11,在固定板另一侧下端安装一与固定板保留一定间隙且底部连接底座的立梁,该固定板底面的中部连接底座内嵌装的端子,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所述外壳上部为鱼鳍型,其下部两侧对称制出一弧形凸起4,所述外壳上端至底座底面的竖直高度为128毫米,在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安装一向后延伸的振子板7,在安装立梁一侧的固定板上以立梁为中心对称的安装两个立柱10,在固定板的另一侧安装有与所述两个立柱对称的另两个立柱。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部的前端3和后端1均由下至上逐渐向后倾斜,所述外壳上部的两侧由前之后逐渐变大,所述外壳下部两侧对称制出的弧形凸起在水平方向上由前至后逐渐变大,然后逐渐收拢,所述外壳下部两侧对称制出的弧形凸起在竖直方向上由下至上逐渐收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凯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凯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3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