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雾机及其风送喷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6745.7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9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平;许林云;郁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雾机 及其 喷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雾机,尤其涉及果园喷雾机的高效风送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各类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在结构上比较传统、单一。一般为单一出风口或二分流式出风口。这种结构风量损失比较大,风速均匀度较差,同种功率的风机风力输送距离小,风力输送雾滴叶间穿透能力差,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整个出口风速的均匀性,以减少出口(径向)风力的散射,从而可提高雾滴的有效输送距离的风送喷雾装置。
本风送喷雾装置,包括与轴流风筒出口相对的背板,背板上设置与轴流风筒同轴的导流锥;在轴流风筒与背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分流导向板和第二分流导向板,从轴流风筒流出的轴向气流在第一分流导向板、第二分流导向板和导流锥的引流导向下形成三部分径向气流;该三部分径向气流分别从轴流风筒的壳体与第一分流导向板之间、第一分流导向板与第二分流导向板之间、第二分流导向板与背板之间流出;用于喷雾的喷头置于第一分流导向板与第二分流导向板之间。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把轴向气流改变形成从三出口(轴流风筒的壳体与第一分流导向板之间的第一出口、第一分流导向板与第二分流导向板之间的第二出口、第二分流导向板与背板之间的第三出口)流出的径向气流,使整个出风口风速的均匀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且当喷头组件置于中间出风口处,从锥形喷头喷出的雾滴会以一定锥角喷出,尽管在较高风速作用下,喷射的锥角比无风时要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喷射范围,因此进入两侧出风口的雾滴又能在两侧较大风速下继续进行输送,且两侧较高的风速也有利于减少中间段的气流团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形成边界层引起气流速度的衰减。
上述的高效风送喷雾装置,第一分流导向板和第二分流导向板结构相同,均包括垂直于轴流风机轴线的平板、母线是弧线的回转环板,回转环板回转中心线与轴流风机轴线同轴;远离轴流风筒轴线的回转环板末端与平板相接,回转环板上直径最小的纬圆位于回转环板首端。第一分流导向板的回转环板上最小纬圆的直径大于第二分流导向板的回转环板上最小纬圆的直径。
上述的高效风送喷雾装置,导流锥的母线是弧线。
本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整个出口风速的均匀性好,雾滴的有效输送距离更长的喷雾机。
本喷雾机,它包括上述的风送喷雾装置和设置在轴流风筒内的轴流风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果园喷雾机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第一分流导向板的主视图。
图3为第一分流导向板的左视图。
图4为第二分流导向板的主视图。
图5为第二分流导向板的左视图。
图6为挡风板的主视图。
图7为挡风板的左视图。
图8是风筒出口处的风速图。
图9是单出风口气流速度的仿真图。
图10是双出风口气流速度的仿真图。
图11是三出风口气流速度的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述的喷雾机,它包括风送喷雾装置100和设置在轴流风筒内的轴流风机200。
风送喷雾装置,包括与轴流风风筒1出口相对的背板2,背板上设置与轴流风筒同轴的导流锥3。背板2与导流锥3是一个整体,形成挡风板。在轴流风筒与背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分流导向板4和第二分流导向板5,从轴流风筒流出的轴向气流在第一分流导向板4、第二分流导向板5和导流锥3的引流导向下形成三部分径向气流。该三部分径向气流分别从第一、二、三出风口6、7、8流出。从轴流风筒的壳体与第一分流导向板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6;第一分流导向板与第二分流导向板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7,第二分流导向板与背板之间形成第三出风口8。用于喷雾的喷头(组件)11置于第二出风口7内。
第一分流导向板和第二分流导向板结构相同但大小不同,均包括垂直于轴流风机轴线的平板9、母线是弧线的回转环板10,回转环板回转中心线与轴流风机轴线同轴。远离轴流风筒轴线的回转环板末端与平板相切连接,回转环板上直径最小的纬圆位于回转环板首端。第一分流导向板的回转环板上最小纬圆的直径大于第二分流导向板的回转环板上最小纬圆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67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中继系统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航电全双工实时以太网时延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