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管柱管部溃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3479.2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郑风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富光洋(厦门)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管柱 管部溃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业,特别是涉及汽车转向管柱溃缩装置,其安装在车体上,用于发生车祸时方向盘下的转向管柱溃缩,从而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管柱位于方向盘下,用于操控车体进行转向的设备。当发生车祸时,为了防止驾驶员因惯性作用突然撞击到方向盘上受伤,方向盘、转向管柱上会设置缓冲装置来吸收能量,如安全气囊、溃缩装置等,首先安全气囊受到碰撞会快速膨胀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驾驶员碰到方向盘时,转向管柱的多处溃缩装置发生作用,最大程序减轻驾驶员的受伤程度。
在汽车转向管柱总成中,有多处要求进行溃缩,其中转向管柱上下管的溃缩是保护驾驶员很重要的一步。目前大部分转向柱管溃缩采用的是钢珠溃缩,通过钢珠抱紧转向管柱下管柱,发生溃缩时钢珠滑动达到溃缩目的。但是采用钢珠溃缩有以下几个缺点:成本高;溃缩时是通过钢珠滑动,可能产生卡滞现象影响安全,无法更好的保护驾驶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转向管柱管部溃缩装置,包括上管柱、下管柱、托架、滑块,所述下管柱嵌套在上管柱里,所述托架中的固定件与上管柱连接,所述滑块与托架上的连接件连接,其中,所述上管柱与下管柱通过铆点铆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铆点为R角弧型凹槽,向管内方向凹陷。采用弧形凹槽目的是增加摩擦力,夹紧下管柱。
进一步地,所述铆点参数为宽度0.4cm,长度0.6cm,深度0.2cm。
进一步地,所述铆点数量为八个。铆点采用小规格,多数量的布置溃缩作用效果较好,但数量太多会增加加工工艺流程,最适宜数量是八个。
进一步地,所述铆点设置在上管柱外表面,八个铆点分成两圈,每圈四个铆点,沿圆周方向分布。
相对传统采用钢珠溃缩,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转向管柱管部溃缩装置,采用八点铆合方式进行连接,具体操作方式是上管柱外壁经模具加工产生弧形凹槽与下管柱挤压配合产生一个稳定保持力,未发生碰撞时上下管柱保持相对固定。铆合点的溃缩力主要体现在柱管的中部主要力量,当车辆出现碰撞时,由于惯性,驾驶员的身体会自然向方向盘冲击,当冲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转向管柱向车辆前端移动,柱管就总长变短,从而来降低驾驶员胸部撞击的损伤程度。采用该实用新型首先降低成本,其次提高了溃缩力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管柱连接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管柱连接剖视图;
图4为传统的钢珠溃缩装置上下管柱连接剖视图。
图中数字标示分别为:
1-上管柱 2-下管柱 3-托架 31-固定件 32-连接件
4-滑块 5-铆点 6-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一种转向管柱管部溃缩装置,包括上管柱1、下管柱2、托架3、滑块4,所述下管柱2嵌套在上管柱1里,所述托架3中的固定件31与上管柱1连接,所述滑块4与托架3上的连接件32连接,其中所述上管柱1与下管柱2通过铆点5铆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铆点5为R角弧型凹槽,向管内方向凹陷。采用弧形凹槽目的是增加摩擦力,夹紧下管柱。
进一步地,所述铆点5参数为宽度0.4cm,长度0.6cm,深度0.2cm。
进一步地,所述铆点5数量为八个。铆点采用小规格,多数量的布置溃缩作用效果较好,但数量太多会增加加工工艺流程,最适宜数量是八个。
进一步地,所述铆点5设置在上管柱1外表面,八个铆点分成两圈,每圈四个铆点,沿圆周方向分布。
图4为传统的采用钢珠溃缩装置上下管柱连接剖视图,上下管柱通过钢珠6嵌套连接,溃缩时是通过钢珠滑动,可能产生卡滞现象影响安全。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管柱连接剖视图,与图4相比可看出,本实用新型工艺更简单,更节约成本。发生碰撞时上管柱1向图示箭头方向移动,下管柱2固定在汽车固定件上不发生移动,上管柱1与下管柱2发生相对位移,完成溃缩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富光洋(厦门)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协富光洋(厦门)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3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