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配料搅拌泵送式湿喷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1008.8 | 申请日: | 201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6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崔希海;何德祥;李冠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俊德 |
主分类号: | B28C9/04 | 分类号: | B28C9/04;B28C9/02;B28C5/34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王庆德 |
地址: | 26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配料 搅拌 泵送式湿喷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配料搅拌泵送式湿喷一体机。
背景技术
煤矿巷道施工时原广泛使用的是转子式干式喷浆机,它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但同时也暴露出工人的作业环境极其恶劣,原材料浪费巨大。现国家强制取消砂浆干喷法,推广湿喷法。现有的湿式混凝土喷射机组包括喷射机构、搅拌机构和上料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喷射机构主要作用是将上料机构输送来的混凝土通过泵送机构,泵送机构通过管路输送到施工现场,在高压风的作用下通过喷枪喷嘴进行施工;搅拌机构主要作用将水泥、沙、石子、水以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提升料斗倒入搅拌桶中,经加水搅拌均匀,倒入S管搅拌料筒;上料机构是将搅拌机构搅拌好的浆料送至喷射机构。往复循环的操作完成巷道喷浆工作。湿喷机是采用单纯的混凝土输送泵防爆改造而成的或者采用螺旋式推进构造制造而成。湿式混凝土是采用加工好的、双卧或单卧轴强力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上料结构将混凝土输送到湿喷机的主机部,这几种方式的组合,均存在设备为两台或多台,不是一体机,或者采用多台电机驱动,电控系统复杂,设备要么外形尺寸较大,要么上料搅拌效果不好,施工工艺复杂,不能灵活适应煤矿井下巷道内空间狭小的特点,移动也不方便,影响煤矿巷道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和方便在巷道移动的混凝土配料搅拌泵送式湿喷一体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具有如下结构特点的混凝土配料搅拌泵送式湿喷一体机:其包括底架,底架的底部装有泵送装置,泵送装置的前部设有泵送料斗总成,底架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进料搅拌输送装置,进料搅拌输送装置的后部装有沙石料仓和水泥料仓,进料搅拌输送装置的前部设有与泵送料斗总成连接的下料斗。
所述进料搅拌输送装置包括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搅拌料筒的后部设有分别对应沙石料仓和水泥料仓设置的进料口,搅拌料筒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两搅拌轴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两搅拌轴上的搅拌螺旋叶片对应设置,搅拌料筒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以及搅拌螺旋叶片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搅拌料筒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喷水管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
所述搅拌螺旋叶片包括多个螺旋排布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的底部固装有连接座,搅拌轴上具有与连接座适应的连接面,连接座通过螺栓连接在搅拌轴上。
两搅拌轴的端部分别装有同规格且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其中一根搅拌轴与安装在底架上的动力机连接。
所述搅拌料筒内腔自后向前分为进料区、干料搅拌区、喷水搅拌区和混合搅拌区,所述喷水管设置在喷水搅拌区的上方,所述进料口设置在进料区的上方,进料区内设有连接在搅拌料筒内底面上且纵向设置的间隔板,对应水泥料仓的进料区内的进料螺旋叶片设置有缺口,对应该缺口处的搅拌料筒内滑动连接有下伸的调节板,搅拌料筒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整螺栓,调节板上固装有与调整螺栓螺接的螺母。
沙石料仓的上方通过弹簧连接有振动筛,振动筛上装有振动器。
所述搅拌料筒的后部铰接在底架上,底架的前部装有顶靠在搅拌料筒底部上且可伸缩的顶杆。
所述顶杆包括下端铰装在底架上的下铰座以及上端与搅拌料筒铰接的上铰座,下铰座上连接有下推杆,上铰座上转动连接有向侧部伸出的手柄轴和下伸的螺杆,手柄轴和螺杆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下推杆的顶部与螺杆螺接。
所述下推杆的底部固接有转动座,转动座与下铰座转动连接。
所述喷水管的中部前部凸出。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将搅拌机构与泵送湿喷机结合为一体,即通过进料搅拌输送装置将自沙石料仓和水泥料仓进入的水泥以及沙石进行充分搅拌,再通过泵送装置将混合好的砂浆进行输送,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对混凝土进行边搅拌边提升,这样大为降低了上料高度,大大的降低了工人上料的劳动强度,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方便在巷道移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搅拌料筒上盖后B向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搅拌料筒中前部的剖面图;
图5为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5中D-D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俊德,未经谢俊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10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跟带有弹性插片的鞋
- 下一篇:具能量锗件的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