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电液压能量回收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2275.9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3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黄芳胜;荆宝德;阚君武;金贤芳;黄芳丽;安智琪;陈宇航;马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B60K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液压 能量 回收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汽车能量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回收汽车发动机震动能量的压电液压能量回收减震器。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因活塞往复运动、气缸燃烧及其运动部件会产生震动。如果把发动机直接连接到底盘上,会使底盘也跟着震动,会影响汽车的操控性及舒适性。目前,汽车发动机的减震是在汽车发动机和底盘之间安装一个减振垫,利用减振垫的弹性变形以吸收发动机产生的震动,以使发动机的震动尽量少的传递到底盘上。但是,减震垫的弹性变形有限,吸收的发动机震动能量也直接浪费,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差,不能进行主动控制,达到的减震效果也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减震垫减震效果有限、环境适应性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电液压能量回收减震器,该减震器不仅能将发动机的振动能量进行回收利用,而且能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主动减震控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固定连接在减震板上,减震板通过弹簧压在限位支座上,限位支座上安装若干液压缸I,液压缸I中的活塞杆穿过弹簧固定连接于减震板。液压缸I两端的进出油口外接于液压缸II的进出油口,液压缸II中的活塞两端分别安装有压电叠堆,压电叠堆通过外接导线组依次与AC/DC转换器、蓄电池连接。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将带动减震板震动,弹簧能消耗部分震动,同时,震动板的震动将液压缸I产生的油液压力传递到液压缸II中的压电叠堆上,使压电叠堆产生变形发电,接着通 过AC/DC转换器,将交流电变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相反,如果给压电叠堆外接导线通电,使压电叠堆产生相反的变形,进而使液压缸I中的活塞杆产生相反的升降,即可实现主动减震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吸收发动机上下震动能量达到减震效果的同时,可直接输出电能加以利用,还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实现主动减震控制,结构简单,环境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震板,2.弹簧,3.限位支座,4.活塞杆,5.液压缸I,6.液压缸II,7.压电叠堆,8.液压缸II中的活塞,9.导线组,10.AC/DC转换器,11.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方式:
在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固定连接在减震板1上,减震板1通过弹簧2压在限位支座3上,限位支座3上安装若干液压缸I5,液压缸I中的活塞杆4穿过弹簧2固定连接于减震板1。液压缸I5两端的进出油口外接于液压缸II6的进出油口,液压缸II6中的活塞8两端分别安装有压电叠堆7,压电叠堆7为多片串联连接的压电陶瓷片,压电叠堆7通过外接导线组9依次与AC/DC转换器10、蓄电池11连接。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将带动减震板1振动,弹簧2能消耗部分震动,同时,减震板1的震动将液压缸I产生的油液压力传递到液压缸II6中的活塞8上,活塞8的上下移动使压电叠堆7产生变形发电,通过外接导线组9将产生的电能输送给AC/DC转换器10,将交流电变直流电,给蓄电池11充电,回收发动机上下震动的能量,本实用新型直接将发动机的震动能量转化成电能加以回收利 用,结构相对简单。
相反,如果给压电叠堆7外接导线通电,使压电叠堆7中的压电陶瓷片产生相反的弯曲变形,进而使液压缸I5中的活塞杆4产生相反的升降,与发动机的上下振动方向相反,即可实现主动减震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2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