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校车、公交车声光报警提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1720.X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4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苏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晨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地址: | 110032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车 公交车 声光 报警 提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校车、公交车安全提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校车、公交车声光报警提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公交车、校车交通事故频发,由于司机疏于观察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校车、公交车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也正在积极的制定校车安全条例,从法律角度来监管校车的安全。现有校车、公交车的车门处安装有摄像头,对车门附近的情况进行监测,但这需要驾驶员实时观看显示屏才能确认车门附近的情况,在驾驶员行驶过程中,还需要观看前方路面及车镜,如果再观察显示屏,这必然给驾驶员增加了负担,虽然在停车时摄像头的监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校车、公交车车窗、车门处存在的安全隐患。校车、公交车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校车、公交车声光报警提示装置,目的是为了提高校车、公交车的安全性,通过声光报警的方式提醒驾驶员及乘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校车、公交车声光报警提示装置,其结构如下:安装在车窗和车门上的各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原驾驶室内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
上述的声光报警器由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构成。
上述的声光报警器为一个,安装在驾驶室内。
上述的声光报警器为2-20个,其中一个安装在驾驶室内,其它安装在车窗、车门上。
上述的红外传感器设置在车窗和车门上,每个车窗上设置1-4个红外传感器,每个车门上设置1-6个红外传感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弥补了现有校车和公交车车窗处无监测的不足,相对于现有车门处安装摄像头监测而言,增强了车门处检测的有效性。它可以很好的对每个车窗车门处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并对异常情况产生声光报警,有效的提高了校车和公交车车窗车门处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主要对校车与公交车的车窗和车门处进行监测,司机可以判断哪个车窗和车门处有异常情况,如果各处均无异常就可以正常行驶,否则采取必要措施以免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红外传感器,2、控制器,3、声光报警器,4、发光二极管,5、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校车、公交车声光报警提示装置,其结构如下:安装在车窗和车门上的各红外传感器1的输出端与原驾驶室内控制器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3的输入端连接,声光报警器3由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4和蜂鸣器5构成。声光报警器3为一个,安装在驾驶室内。红外传感器1设置在车窗和车门上,每个车窗上设置1-4个红外传感器,每个车门上设置1-6个红外传感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校车、公交车声光报警提示装置,其具体结构如下:安装在车窗和车门上的各红外传感器1的输出端与原驾驶室内控制器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3的输入端连接,声光报警器3由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4和蜂鸣器5构成。声光报警器3为2-20个,其中一个安装在驾驶室内,其它安装在车窗、车门上。红外传感器1设置在车窗和车门上,每个车窗上设置1-4个红外传感器,每个车门上设置1-6个红外传感器。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的每个红外传感器1与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为串联形式。
红外传感器1用于监测车窗和车门处的异常情况。每个红外传感器1有三个接线端子,一个端子接5V电压、一个端子接地、另外一个端子是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有物体遮挡在红外传感器的前方,传感器的信号就会有变化,信号输出端子在无遮挡时输出高电压,有遮挡时输出低电压。控制器接收到各红外传感器监测的信号后将此信号转变成控制信号输出给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发光二极管发光报警,无异常情况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音,无异常情况蜂鸣器不发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晨,未经苏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17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