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电流控制环路的恒流LED照明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7649.1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1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韩清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清安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流 控制 环路 led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电流控制环路的恒流LED照明灯,属于照明电子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光LED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性强、有利于环保等特点,其照明应用在近几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由于LED是特性敏感的半导体器件,又具有负温度特性。因而在应用中需要对其进行稳定工作状态和保护,从而产生了白光LED驱动的概念。以典型小功率白光LED为例,按照LED的电流、电压变化规律,一般应用正向电压为3.0-3.5V左右,典型值电压为3.3V,电流为20mA,当加于LED两端的正向电压超过3.3V后,正向电压很小的增加,LED的正向电流都会成倍增加,使LED温升过快,加速LED光衰减,LED的寿命缩短,严重时甚至烧坏LED。LED固有的电压、电流变化特性规律,对驱动电源的设计提出了严格要求,驱动电源的品质是LED高效长寿的关键保障。
当前很多厂家生产的LED灯类产品,例如:投射灯、护栏灯、灯杯,采用阻、容降压,然后加上稳压二极管稳压,向LED供电,这样驱动LED的方式存在极大缺陷,首先是效率低,在降压阻、容上消耗大量电能,甚至有可能超过LED所消耗的电能,无法提供大电流驱动,因为电流越大,消耗在降压阻、容上的电能就越大,无法保证通过LED的电流不超过其正常工作要求。还有采用恒压方式驱动LED的,由于负温度特性的存在,LED温升过快,产生光衰减,使LED的寿命缩短。
当前众多厂家采用国外或国内芯片生产商公开在市场上销售的由“LED恒流IC芯片”组成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恒流IC芯片”驱动LED方式,是目前流行的LED驱动方式,它能够避免LED正向电压的改变而引起的电流变动,同时恒定的电流使LED的亮度稳定。但由于必须采用专用的恒流IC芯片,使得企业LED驱动电源的自主创新能力降低,产品成本增加,限制了LED照明产品的普及与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电流控制环路的恒流LED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具有电流控制环路的恒流LED照明灯包括开关电源环路、电流控制环路和负载三个部分。
1、开关电源环路,IC1采用一片TOP2XX型开关电源IC,85V~250V交流输入电压经过桥式整流电路和滤波电容C1,得到大约为120V~350V的直流电压;其中整流电路由BX、D1、D2、D3、D4组成;再通过高频变压器T初级1、2绕组接TOP2XX的漏极,由C2、R1和D5构成漏极箝位保护电路,将高频变压器T漏感形成的尖峰电压限定在安全范围之内。次级5、6绕组输出电压经过D7、C5整流滤波后,获得电压输出,其中D7采用3A/70V的肖特基二极管。反馈绕组3、4的输出电压经过D6、C3整流滤波后,得到反馈电压,给光耦合器IC中的光敏三极管提供偏压。C4为旁路电容,兼作频率补偿电容并决定自动重启频率,R2为反馈绕组3、4的负载,空载时能限制反馈电压不致升高。
2、电流控制环路,由晶体管Q3和Q4、电流检测电阻R10、光耦合器IC、电阻R7、R8、R9、R11、R12、电容C7、稳压管VD构成。其中,R10专用于检测输出电流值。Q3可以采用2N5401型PNP硅管,Q4则选2N5551型NPN硅管。R7、R8分别用于设定Q3、Q4的发射极、集电极电流值。R7还决定电流控制环的直流增益。C7为频率补偿电容,防止环路产生自激振荡。在刚通电或自动重新启动时,瞬态峰值电压可使Q4导通,利用R11对其发射结电流进行限制;R9的作用是将Q4的导通电流经Q3旁路掉,使之不通过R12。
3、负载为LED照明灯,由M个LED灯珠串联后再N个并联后组成。
进一步,具有电流控制环路的恒流LED照明灯的开关电源环路,也可以包括由整流滤波电路、自激振荡电路、保护电路、高频整流滤波电路四部分组成。
1、整流滤波电路,由BX、D1、D2、D3、D4、C1组成,BX是熔丝管,D1、D2、D3、D4组成桥式整流,C1为滤波电容。220V交流输入电压经整流滤波后在C1两端得到310V的直流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清安,未经韩清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76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口腔内窥装置
- 下一篇: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