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3211.6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1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曲连杰;郭建;王智勇;阎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屏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输入媒介,相比于键盘和鼠标,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性。根据不同的实现原理,触摸屏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表面声波式、红外式、以及弯曲波式、有源数字转换器式和光学成像式等。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是电阻式和电容式触摸屏技术,在这两种触摸屏的结构中,均需要设置透明金属电极。
与电阻式触摸屏相比,电容式触摸屏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耐用度高等优点。电容式触摸屏包括表面电容式和感应电容式,而感应电容式触摸屏又可分为自电容式和互电容式,其中,互电容式触摸屏凭借其较高的灵敏度以及多点触控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
如图1a和图1b所示,互电容式触摸屏采用透明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等)在透明基板上制作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包括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11,所述第一电极10通过第一电极连接线12连接,所述第二电极11通过第二电极连接线13连接,其中,第一电极连接线12和第二电极连接线13在交叉处通过绝缘层隔离(绝缘层16具有将第一电极连接线12和第一电极10搭接的过孔16a,绝缘层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2b所示)并形成互电容(即交叉位置互电容14),并且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11之间也会形成互电容(即电极之间互电容15)。当触摸屏幕时,由于影响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通过检测互电容大小可以得到所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汇点处的电容值,进而确定所有触摸点的位置。
传统的互电容式触摸屏通常采用4次掩模构图工艺形成,具体流程为:
步骤一、在透明基板上形成透明导电薄膜,通过第一次掩模构图工艺形成第一电极连接线图形,如图2a所示;
步骤二、在完成步骤一的基板上形成绝缘层,通过第二次掩模构图工艺形成用于连接第一电极连接线和第一电极的过孔图形,如图2b所示;
步骤三、在完成步骤二的基板上形成透明金属氧化物薄膜,通过第三次掩模构图工艺形成第二电极、第二电极连接线和第一电极图形,如图2c所示;
步骤四、在完成步骤三的基板上形成保护层,通过第四次掩模构图工艺形成连接孔图形。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在传统的互电容式触摸屏中,由于绝缘层大面积存在(绝缘层除过孔外覆盖整个基板),绝缘层材料对光线的吸收、反射等作用会大大减少整个触摸屏的光透过率,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当绝缘层材质为氮化硅等具有一定颜色的材质时,如果绝缘层的厚度较厚,会使触摸屏宏观上具有一定颜色,这也对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有一定影响;此外,绝缘层过孔的设置也增加了第一电极连接线和第一电极在该位置的接触电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绝缘层大面积存在而大大减少了触摸屏的光透过率,进而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触摸屏,在透明基板之上包括:
位于第一层面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线,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呈交叉排列,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在交叉处将相邻的第二电极连接;
位于第二层面上的第一电极连接线,在交叉处将相邻的第一电极搭接;
位于第一电极连接线和第二电极连接线之间、并与第一电极连接线交叠的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在第一电极排列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电极连接线的长度,在第二电极排列方向的尺寸不小于第一电极连接线的宽度;
保护层,位于第一层面、绝缘块和第二层面所形成结构的之上。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形成于透明基板之上。
或者,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二电极连接线形成于透明基板之上。
所述第一电极为驱动透明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探测透明电极。
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探测透明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驱动透明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膜层厚度范围为200埃至800埃。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垂直交叉排列。
本实用新型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3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集脚底压力和脚部外形三维数据的装置
- 下一篇:车辆碰撞自动求援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