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副车架主体的两端直线段整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3010.6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9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涌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8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主体 端直 线段 整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加工,特别涉及一种后副车架主体的两端直线段整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轿车的后副车架主体都采用无缝钢管成形,但钢管为中空结构,零件长度较长,形状复杂,匹配要求高。国外一般采用液压成形,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国内也有采用冲压成形,但是手工生产,效率低下,零件稳定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后副车架主体的两端直线段整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后副车架主体的两端直线段整型模具,所述后副车架主体包括中间直线段、两端两个直线段以及连接在中间直线段和两端两个直线段之间的两个钝角弯角,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
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在上模座上设有压料芯和两个上整形镶块,两个上整形镶块分别与压料芯的两端相连,并且共同构成一个用于容置后副车架主体的型槽,其中两个上整形镶块上的型槽为对应于后副车架主体两端直线段的直槽。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在下模座上设有多个下整形镶块,多个下整形镶块分成两组对称设置,两组下整形镶块分别串接相连,并且共同构成一个用于容置后副车架主体的型槽。
所述的上模上还设有两限位压板,两限位压板分别紧靠在压料芯两端的内侧。
所述的下模上还设有两个举升器、一个托杆和两个顶料器,其中一个举升器连接在两组下整形镶块之间,另一个举升器设置在两组下整形镶块共同构成的用于容置后副车架主体的型槽的内侧;托杆架设在两个举升器上;两个顶料器分别设置在两组下整形镶块的中间位置并位于用于容置后副车架主体的型槽的下方,两个举升器和两个顶料器呈正交分布。
所述的压料芯上部设有用于容置后副车架主体的凹槽,压料芯下部通过四个氮气弹簧与上模座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后副车架主体的两端直线段整型模具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一、设备成本低:采用普通冲床实现生产,一般零部件公司都有此类设备。
二、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强:模具采用联合安装,机械手替代手工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工人远离冲床,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三、零件稳定性能好:不存在人为操作误差。
四、维修方便:模具可单套卸下修理,模具结构为冲压模具,相对液压成形类工装工人维修经验更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压料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后副车架主体的两端直线段整型模具,用于对后副车架主体的弯角进行整型,所述后副车架主体包括中间直线段、两端两个直线段以及连接在中间直线段和两端两个直线段之间的两个钝角弯角。
本实用新型的后副车架主体的两端直线段整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
上模1包括上模座11,在上模座11上设有压料芯12和两个上整形镶块13、14,两个上整形镶块13、14分别与压料芯12的两端相连,并且共同构成一个用于容置后副车架主体的型槽,其中两个上整形镶块上的型槽为对应于后副车架主体两端直线段的直槽。在上模1上还设有两限位压板15、16,两限位压板15、16分别紧靠在压料芯12两端的内侧。
下模2包括下模座21,在下模座21上设有多个下整形镶块22,多个下整形镶块22分成两组对称设置,两组下整形镶块分别串接相连,并且共同构成一个用于容置后副车架主体的型槽。在下模2上还设有两个举升器23、24、一个托杆25和两个顶料器26、27,其中一个举升器23连接在两组下整形镶块之间,另一个举升器24设置在两组下整形镶块共同构成的用于容置后副车架主体的型槽的内侧,托杆25架设在两个举升器上。两个顶料器26、27分别设置在两组下整形镶块的中间位置并位于用于容置后副车架主体的型槽的下方,两个举升器和两个顶料器呈正交分布。
参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中的压料芯12上部设有用于容置后副车架主体的凹槽121,压料芯12下部通过四个氮气弹簧122与上模座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工件置于下模2上,通过举升器23、24、托杆25和顶料器26、27把工件抬起,上模下行,上模压料芯12先与工件接触,并使其和举升器23、24、托杆25和顶料器26、27共同下行,达到与下模型面贴合,上模继续下行,上整形镶块13、14和下整形镶块22共同作用完成对工件的成形。至此模具下行过程结束。接着模具上行,举升器23、24、托杆25和顶料器26、27把工件抬起,机械手进入完成进料、出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涌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涌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3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蜗板开缝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处理三氯氢硅合成尾气的洗涤精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