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挤压成型机油雾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7441.6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3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汪木兰;王保升;丁文政;侯军明;顾剑锋;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天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9/00 | 分类号: | B21C29/00;B21C23/32;B08B15/04;B01D46/2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成型 机油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挤压成型机油雾收集器。
背景技术
冷挤压成型机的运行润滑和对加工零件的冷却是依靠冷镦油进行的。冷挤压成型机加工零件的原理是:前冲棒把毛坯料挤压进后模腔使零件成型,毛坯料发生变形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冷却油在高温过程中会产气化变成油雾,机床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油雾弥漫、工作环境恶劣、污染严重,一般厂家就是用吸风罩通过风道直接排放到室外或高空排放,同样污染周边环境。冷成型机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含有多氯联苯成分的大量的油雾,隐性地损害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0.3—3.5微米的颗粒吸入人体内对健康构成危害,油雾沉积在工作区,易造成工伤等事故。
而且大量油雾长时间吸附在设备和工件上,可能成为机床内和电气系统故障的原因。给维护机床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也使机床的加工精密度大大降低。大量油烟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破坏环境,如果将油雾气体排向室外,会破坏环境。对火警的影响:油雾长时间沉积在墙面上、设备上有着潜在的火灾隐患。若能有效回收,可节约资源。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挤压成型机油雾收集器,主要解决冷挤压成型机在生产零件时,产生大量油雾的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冷挤压成型机油雾收集器,它包括外油框,外油框底部敞开;外油框中设有内油框,内油框的底部设有带有通孔的底板;内油框与底板围成集烟腔,外油框与内油框之间形成滤腔,底板的下方为集油腔;外油框的进油口与风机相连,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有吸烟管;外油框的下方设有油槽。
其中,在所述的滤腔内,靠近内油框框壁处设有内层滤网,靠近外油框框壁处设有外层滤网;所述的外层滤网的滤孔直径小于内层滤网的滤孔直径;内层滤网捕获5μm以上的油烟颗粒、外层滤网捕获1μm以下的油烟颗粒。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周期长,也可适用于其他相同类型的机床。
(2)本实用新型在冷挤压成型机加工零件时,24小时使用约可收集油0.5~1公升,一年以365天计算,一年收集为360*0.5=180公升,将近于一桶油(200公升)之油量,是节能环保最佳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挤压成型机油雾收集器,它包括一个矩形的外油框1,外油框1底部敞开;外油框1中间隔设有一个矩形的内油框2,内油框2的底部设有带有通孔的底板3。外油框1、内油框2的框壁上均设有通孔。
内油框2与底板3围成集烟腔4,外油框1与内油框2之间形成滤腔5,底板3的下方为集油腔6;在所述的滤腔5内,靠近内油框2框壁处设有内层滤网,靠近外油框1框壁处设有外层滤网(图中未示意出);所述的外层滤网的滤孔直径小于内层滤网的滤孔直径;内层滤网捕获5μm以上的油烟颗粒、外层滤网捕获1μm以下的油烟颗粒。外油框1的进油口与风机7相连,风机7的进风口连接有吸烟管8;外油框1的下方设有油槽9。
本专实用新型的油烟收集器工作流程:首先油烟在风机7的作用下被吸入抽烟管8,然后通过风机7进入集烟腔4,并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油烟受重力作用向下沉降,通过集烟腔4与集油腔6,直接打在油槽9的油面上被油给吸收;另一部分油烟受风机7产生的压力作用,油烟向四周扩散,分别经过过滤腔5中内层滤网和外层滤网将油烟与空气分离。内层滤网捕集较大的粒子,外层滤网为高效滤网,进一步捕集细小的烟雾状物。被连续处理后的油雾于终端排出洁净的气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天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天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74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胶带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压线路铁塔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