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筒状散热器及其构成的LED灯珠散热装置和LED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6960.0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9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樊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成华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器 及其 构成 led 散热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筒状散热器及其构成的LED灯珠散热装置和LED灯。
二、技术背景
LED灯由于较之其它光源节能,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LED灯珠发热大,若不对LED灯珠进行有效的散热,LED灯珠就会因为温度高而降低光效,增大光衰,甚至损坏LED灯珠。为了解决散热问题,传统的做法是采用压铸或挤压方式成形散热器,由于设计者的原因,其散热面积和散热空间的利用率很低,从LED灯珠到散热器的传热效果也很差,因此,散热器的体积很大,这样不但浪费了材料和空间,也没有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三、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状散热器及其构成的LED灯珠散热装置和LED灯以解决目前LED灯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状散热器由筒体和散热叶片构成,散热叶片分布在筒体外围,并向外延伸,延伸的方法可以是单片以直线或曲线方式延伸到外圆,也可以是先单片延伸一定距离后再分支为双片或三片或四片,也可以是先单片再双片再四片,还可以是前述延伸方法的组合。将散热叶片表面设计成齿状,以增大散热表面积,同时该齿状沿轴线方向形成沟槽以便空气形成对流。
筒状散热器的筒体可以是圆柱筒体、椭圆柱筒体、矩形筒体或其它异形筒体,优先选用圆柱筒体。
筒状散热器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金属材料,优先选用铝材。
筒状散热器利用压铸或挤压成型,优先选用铝合金挤压成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主要由筒状隔板、筒状传热垫、导热材料、筒状散热器和传热底板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筒状隔板外依次装有筒状传热垫、筒状散热器,传热底板装在筒状隔板、筒状传热垫和筒状散热器的端面上,导热材料填充在筒状隔板、筒状传热垫、筒状散热器与传热底板之间的缝隙内。
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散热装置主要由前述的LED灯珠散热装置、筒状隔板、筒状传热垫、筒状散热器、传热底板、导热材料构成,其特征在于按前述散热装置的装配规律,再在前述的散热装置的筒状散热器外依次装配筒状隔板,筒状传热垫、筒状散热器,并用导热材料填充装配后各零件间的缝隙,传热底板与前述散热装置共用。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散热装置,主要由前述的双层散热装置、筒状隔板、筒状传热垫、筒状散热器、传热底板、导热材料构成,其特征在于按前述双层散热装置的装配规律,再在前述双层散热装置的筒状散热器外依次装配筒状隔板、筒状传热垫、筒状散热器,并用导热材料填充装配后各零件间的缝隙,传热底板与前述双层散热装置共用,这样装配后即形成三层散热装置,按此规律装配,可形成四层、五层,甚至更多层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筒状隔板由薄壁筒体构成,可用塑料或金属制成,其形成方式为注塑、车床加工、挤压等,优先选用铝材挤压成形。
本实用新型的筒状传热垫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金属材料,导热硅脂、导热硅胶,优先选用铝材。
金属材料制成的筒状传热垫的成形可以是车床加工、翻砂、压铸、冲压、挤压等,优先选用铝材挤压成形。
本实用新型的传热底板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金属材料,优先选用 铝材,其成形方式为车床加工、冲压等,优先选用冲压。在传热底上可设计若干通风孔,以保证内层散热面形成对流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LED灯珠散发的热量经过传热底板和筒状传热垫到达筒状散热器进行散发,筒状散热器散热面积大,并可形成空气对流,因此,散热效果十分优良,保证了LED灯珠工作在较低温度,从而保证了LED的发光效果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主要由前述散热装置或双层散热装置或多层散热装置、LED灯珠、灯珠压板、配光器件、上端盖、外部联接件及LED电源构成,其特征在于用灯珠压板将LED灯珠装在传热底板上或直接将LED灯珠焊接在传热底板上,配光器件装在LED灯珠的出光面上,上端盖装在筒状散热器的另一端,在上端盖上装有外部连接件,LED电源装在上端盖内或筒状散热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成华,未经樊成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6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