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8104.0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6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晏庆宝;韩志强;叶进;方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模具 工用 夹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结构。
背景技术
工装夹具在工业产品的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玻璃模具的加工也不例外。所谓的工装夹具,是指用于在机械加工中对工件进行夹持或定位,以达到一定工艺要求的特别的装备或工具。工装夹具通常需要满足在产品生产时无干涉现象、定位准确可靠和操纵方便等要求。由于工装夹具有制造某种产品的专属的特点,因此通用化程度低,往往由生产机械产品的生产厂商自行制作,玻璃模具生产厂商也大多以自制的方式配备各种工装夹具。近几年来,虽然各式中高档的加工中心(综合加工设备)为广大企业所应用,加工中心加工产品具有速度快和质量好及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等优势,但是如果缺乏理想的工装夹具,则仍然会暴露出加工速度难以提高及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例如,当要对玻璃模具内腔加工花纹、字母、文字和/或图案时,则如业界所知之理,必须由结构简练并且夹装便捷的夹具结构将玻璃模具可靠夹持并锁定,因此夹具结构能否满足这一要求会直接影响加工中心对玻璃模具内腔雕花的效率和质量。然而,由于已有技术中缺乏合适的得以使玻璃模具在理想的夹持状态下付诸加工中心进行雕花的夹具结构,因此普遍使用电火花加工,但电火花加工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其一,加工成本大,并且加工效率低下而难以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其二,质量难以保障、花纹纹理深度难以控制甚至容易损及玻璃模具,因为花纹加工即雕花的花纹深度虽然是肤浅的,但是客观上对玻璃模具内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割裂作用,因此如果花纹纹理深度掌控不当而显著超过了工艺要求的深度,那么会给玻璃模具在服役过程中留下开裂之虞;其三,影响后道工序的表面抛光的光洁度,因为电火花加工后的花纹表面存在诸多微观的凹凸面,这些凹凸面难以通过抛光达到期望的光洁度,从而影响模腔的整体光洁度,最终影响玻璃容器的透明度,使玻璃容器的档次无法提升。
此外,纵使凭借高自由度的数控多轴机床(通常为四轴)或采用配有公知的可倾式数控回转工作台结构的机床,则依然需要满足前述要求的夹具结构。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文献检索,然而在已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应的技术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与诸如加工中心以及机床之类的设备相配合而藉以摆脱以电火花加工方式对玻璃模具内腔雕花的局面、有利于体现对玻璃模具的良好的夹持效果而藉以保障雕花效率以及质量和有益于保障结构的简练效果而藉以体现操作的便捷性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结构,包括一底座,在该底座的一侧的表面并且沿该表面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自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一压脚滑动槽,在该压脚滑动槽上滑动地配设有压脚,并且在底座上开设有一托模块固定座滑动腔,该托模块固定座滑动腔在底座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压脚滑动槽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下方,并且与压脚滑动槽相通;一托模块固定座,该托模块固定座与所述的托模块滑动腔滑动配合,并且在该托模块固定座上配设有一托模块固定座螺母,在托模块固定座螺母上连接有托模块固定座升降螺杆的一端,而托模块固定座升降螺杆的另一端探出所述压脚滑动槽并且支承在压脚滑动槽上;一托模块,该托模块与所述托模块固定座的一侧固定,所述的压脚朝向所述托模块的一端探出所述底座朝向托模块的一侧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底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托模块固定座滑动腔的高度方向的两侧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底座安装固定孔,在各底座安装固定孔上配设有自底座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底座固定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脚的数量为两个,在压脚上配设有与所述压脚滑动槽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压脚固定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脚滑动槽的横截面形状呈倒置180°的英文字母的T字形,所述的压脚固定螺钉为T形固定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8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线制通用型人体红外线感应开关
- 下一篇:供胶帽原料带上胶用的涂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