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套筒回转干燥窑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7476.1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9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郭治;杜万斗;麻林;刘潇;郎文丽;詹洁;彭宝仔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32 | 分类号: | F26B17/32;F26B23/10;F26B25/16;F26B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丙林;余刚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回转 干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套筒回转干燥窑。
背景技术
回转干燥窑在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适用于处理量大,含水分较少的颗粒状物料。现有技术中的回转干燥窑的筒体一般为略带倾斜的回转圆筒体,待干燥的湿物料由筒体的一端加入,然后通过筒体与热风或加热壁面形成有效的接触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根据湿物料被加热的方式不同,回转干燥窑大致可分为内热式、外热式和内外热结合式三种。其中,内热式是指气体热载体在筒体内与湿物料并流或逆流直接接触;外热式是指筒体的筒壁外侧的热源通过筒壁与湿物料间接传热;而内外结合式是指热风先通过筒体外壁与物料间接换热,继而折流进入筒体与湿物料直接换热。
在某些工艺条件下,现有技术中的回转干燥窑无法利用热固体颗粒物料的显热、能效较低。例如,需要把热固体冷却成适合运输的产品时,在干燥工段就无法利用这些显热。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回转干燥窑在干燥一些粉尘较大的物料时,密封性能较差。特别是在褐煤干燥中,物料本身会崩碎,当回转干燥窑密封不严时,煤尘以及煤加热过程中释放的微量有害气体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套筒回转干燥窑,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无法利用热固体颗粒物料的显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套筒回转干燥窑,包括:窑头;窑尾;干燥筒,干燥筒与窑头和窑尾可枢转地连接;干燥筒包括外筒和与外筒连接的内筒,外筒套在内筒的外部;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供热固体物料通过的第一通道;内筒的内部形成供热烟气和待干燥的湿物料通过的第二通道。
进一步地,内筒与窑头之间设置有第一内筒密封单元,内筒与窑尾之间设置有第二内筒密封单元。
进一步地,双套筒回转干燥窑还包括热固体物料进口组件,热固体物料进口组件相对外筒固定地设置,外筒的至少一部分可枢转地穿设在热固体物料进口组件中,且热固体物料进口组件与外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外筒密封单元。
进一步地,双套筒回转干燥窑还包括外筒热固体物料出口组件,外筒热固体物料出口组件相对外筒固定地设置,外筒的至少一部分可枢转地穿设在外筒热固体物料出口组件中,且外筒热固体物料出口组件与外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外筒密封单元。
进一步地,双套筒回转干燥窑还包括第一窑头罩和第一窑尾罩;第一窑头罩的一端与窑头连接,第一窑头罩的另一端与热固体物料进口组件的第一侧连接;第一窑尾罩的一端与窑尾连接,第一窑尾罩的另一端与外筒热固体物料出口组件的第一侧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窑头罩和/或第一窑尾罩上设置有充气口和/或排气口。
进一步地,双套筒回转干燥窑还包括第二窑头罩和第二窑尾罩;第二窑头罩与热固体物料进口组件的第二侧连接;第二窑尾罩与外筒热固体物料出口组件的第二侧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窑头罩与外筒之间设置有第三外筒密封单元,第二窑尾罩与外筒之间设置有第四外筒密封单元。
进一步地,热固体物料进口组件包括壳体、进料口、两个环形挡板和多个进料隔板,进料口设置在壳体上,环形挡板与外筒相连,进料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的环形挡板,多个进料隔板设置在两个环形挡板之间,相邻两个进料隔板及两个环形挡板之间形成进料仓,外筒上设置有与进料仓相对应的进料口。
进一步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抄板。
进一步地,内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其湿物料同时受到内筒内的热烟气和内筒外部的热固体物料的干燥,因而,充分利用了热固体物料的显热,提高了热效率和安全性,特别适用于褐煤热解工艺中的湿煤干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干燥筒与热固体物料进口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外筒与热固体物料进口组件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干燥筒的轴向视图;以及
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4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74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