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4595.1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2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慧;王安民;曹强;田昭京;王强;代叶坤;韦国栋;王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淄博淄蓄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5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化成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设备,属于铅酸蓄电池化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电池的化成充电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且化成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蓄电池的性能。现在普遍采用的蓄电池内化成技术,是将电解液灌入电池内,把需要充电的蓄电池分组连接后,放在一个敞口的容器内,在充电过程中,对蓄电池外部通冷却水降温,以减少在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由于充电所造成的蓄电池温度升高现象。蓄电池内化成充电分两个阶段,分别为低酸阶段化成充电和高酸阶段化成充电。在这两个阶段的转换过程中,需要将电池内的低密度酸液置换成高密度酸液,在普通蓄电池内化成充电过程中,该项工作是人工完成的。这种充电方式有以下缺点:1、灌酸、换酸为人工操作,操作者劳动强度大,电池电解液密度一致性差。2、水降温为人工操作,不利于水温控制。3、电池化成时间长。4、电池化成时产生的酸雾不利于集中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充电过程中酸液温度升高对蓄电池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并且解决了蓄电池常规内化成充电过程中需要人工换酸问题的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放置有多个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储酸槽,储酸槽经吸酸电动阀和吸酸管路后分别与磁力泵和过滤器的酸液进口相连接,过滤器的酸液出口经进酸电动阀后分别与第一进酸管路和第二进酸管路相连接,其中第一进酸管路经冷却塔后与第二进酸管路相连接,每个蓄电池上均设置有插接器,第二进酸管路通过软管与插接器相连接,插接器还通过软管与回酸管路相连接,回酸管路与储酸槽相连接,机架上还设置有通风管路,通风管路分别与回酸管路和冷却塔相连接,冷却塔顶部通过风管与抽风机相连接。
配备的抽风机,可以将电池化成时产生的废气通过配备的抽风机抽走,经过冷却塔进行水雾喷淋处理,使本设备排放的废气达到国家环保部门要求的标准。
在电池充电过程中,酸液温度升高时可以将流回到储酸槽的温度较高的酸液通过磁力泵及进酸电动阀输送至冷却塔上部进行雾化喷淋,配备的抽风机通过通风管路与冷却塔内喷淋的高温酸液逆向流动,对高温酸液进行强制通风降温。以控制酸液温度达到蓄电池充电要求,本设备采用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所述的蓄电池并排设置在机架顶面的两侧,第一进酸管路、第二进酸管路和回酸管路均设置在机架的中上部。
所述的每个蓄电池上均设置有3~6个插接器。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设备通过设置了储酸槽和进酸、回酸管路管路,储酸槽流出的酸液经进酸管路进入到蓄电池内,从蓄电池流出的酸液通过流到回酸管路,再流回储酸槽,实现了蓄电池的酸液自动循环;设置了通风管路和冷却塔,可以将电池化成时产生的废气通过抽风机抽走,经过冷却塔进行水雾喷淋处理,使本设备排放的废气达到国家环保部门要求的标准;在电池充电过程中,酸液温度升高时可以将流回到储酸槽的温度较高的酸液通过磁力泵及进酸电动阀输送至冷却塔上部进行雾化喷淋,实现了对高温酸液进行强制通风降温。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充电过程中酸液温度升高对蓄电池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并且解决了蓄电池常规内化成充电过程中需要人工换酸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蓄电池;3、储酸槽;4、吸酸电动阀;5、吸酸管路;6、过滤器;7、磁力泵;8、进酸电动阀;9、第一进酸管路;10、第二进酸管路;11、冷却塔;12、插接器;13、回酸管路;14、通风管路;15、软管;16、抽风机;17、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机架1上放置有多个蓄电池2,其特征在于: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储酸槽3,储酸槽3经吸酸电动阀4和吸酸管路5后分别与磁力泵7和过滤器6的酸液进口相连接,过滤器6的酸液出口经进酸电动阀8后分别与第一进酸管路9和第二进酸管路10相连接,其中第一进酸管路9经冷却塔11后与第二进酸管路10相连接,每个蓄电池2上均设置有6个插接器12,第二进酸管路10通过软管15(为表示清晰,图中只标识出部分软管)与插接器12相连接,插接器12还通过软管15与回酸管路13相连接,回酸管路13与储酸槽3相连接,机架1上还设置有通风管路14,通风管路14分别与回酸管路13和冷却塔11相连接,冷却塔11顶部通过风管17与抽风机16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淄博淄蓄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淄博淄蓄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4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拉法制备单晶硅所使用的石墨坩埚
- 下一篇:电池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