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轮机钢管人孔门开关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84042.6 | 申请日: | 2012-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9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甘肃碧口水力发电厂 |
| 主分类号: | E05F11/48 | 分类号: | E05F11/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张聚增 |
| 地址: | 746412***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轮机 钢管 孔门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轮机钢管人孔门,具体涉及对人孔门的开关门结构进行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水轮机的钢管上设有人孔门,该人孔门的门由多个螺栓固定在钢管上。电厂水轮机机组在检修过程中,开关钢管门,必须由人力开关,但是钢管门本身重量有约350kg,开关过程中,由于现场地方的限制,必须要6-7位工作人员才能很吃力地打开和关上,这种方法落后,用工多不省力,同时还潜伏着挤伤、碰伤、砸伤等人身轻伤,甚至重伤的危险。
因此,如何对水轮机钢管人孔门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能够采用一种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安全保护措施的方法来开关钢管门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轮机钢管人孔门开关装置,通过结构改进,方便人孔门的开关,在检修过程中开关人孔门时,能够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安全保护措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轮机钢管人孔门开关装置,包括与钢管上的人孔门座转动连接的门体,所述门体经多个螺栓与人孔门座固定连接,在所述人孔门座的上方,设有钢筋横梁,所述钢筋横梁上挂设有一导向滑轮,导向滑轮上穿设有一尼龙绳;设有门体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包括一焊接在输水钢管的加强筋上的地锚,该地锚上挂有定滑轮,一钢丝绳穿过该定滑轮,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门体上,另一端连接到一倒链的上部挂钩,在水泥墙上固定有第二地锚,所述第二地锚上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通过钢丝绳连接到所述倒链的下部挂钩。
上述水轮机钢管人孔门的开关方法是,用尼龙绳一端吊起风扳机,一人拉动尼龙绳的另一端,使风扳机可以上下左右灵活移动,另一人操作风板机旋紧或放松门体上的螺栓。从而不需要人工抗风扳机。同时,利用钢丝绳和倒链构成的起吊装置吊起钢管门,取代人工背门,实现其开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滑轮与所述钢筋横梁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上焊接有吊环,所述吊环上设有连接卡扣,所述钢丝绳一端经连接卡扣与门体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筋横梁,由尼龙绳和导向滑轮吊起风板机,同时通过设置地锚,由钢丝绳和倒链构成起吊装置吊起门体,实现了机械化开关;
2.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人孔门,消除了工作过程中挤伤、碰伤、砸伤等安全危险;
3.通过两组结构的实施,开关门体时由6-7个人减为2个人操作,减轻了员工工作中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轮机钢管人孔门开关装置中绳索和滑轮的组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轮机钢管人孔门开关装置中起吊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轮机钢管人孔门开关装置中绳索和滑轮的组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体2经多个螺栓3与人孔门座固定连接,在门体2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焊接两个拉钩8,在门体2的上方通过焊接点9加焊一根直径为25mm的钢筋横梁4,所述钢筋横梁4上挂一直径50mm的专用导向滑轮5,一根直径为12mm长为5m的尼龙绳6通过该专用导向滑轮5连接到风板机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甘肃碧口水力发电厂,未经大唐甘肃碧口水力发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4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