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焦炉煤气、甲醇驰放气生产液氨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7612.9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8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超;任云亮;周云辉;赵斌;李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04 | 分类号: | C01C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缪风举 |
地址: | 46704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煤气 甲醇 放气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液氨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焦炉煤气、甲醇驰放气生产液氨的设备。
背景技术
合成氨主要原料有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和煤等,目前,我国现已掌握了以焦炭、无烟煤、褐煤、焦炉气、天然气及油田伴生气和液态烃等气固液多种原料生产合成氨的技术。传统的合成氨生产方法消耗的能源较高,设备陈旧,工艺繁琐,产量较低。
传统的生产合成氨方法不能够满足人们对合成氨利用的需求,因此,研发一种用焦炉煤气、甲醇驰放气生产液氨的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用焦炉煤气、甲醇驰放气生产液氨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焦炉煤气、甲醇驰放气生产液氨的设备,包括甲醇驰放气原料管道、焦炉气原料管道、氮气原料管道,所述的甲醇驰放气原料管道与驰放气提氢系统相连接,驰放气提氢系统通过管道与解吸气压缩机和氢氮联合压缩机相连接,氢氮联合压缩机通过管道与脱氧干燥装置、氮气原料管道、氨合成系统相连接,氨合成系统分别通过管道与氨合成循环机、冰机系统、液氨球罐相连接;所述的焦炉气原料管道与联合压缩机相连接,联合压缩机通过管道与活性炭粗馏装置相连接,活性炭粗馏装置通过管道与变温吸附系统相连接,变温吸附系统通过管道与焦炉气提氢系统相连接,焦炉气提氢系统通过管道与水解精脱硫系统相连接,水解精脱硫系统通过管道与脱氧干燥系统相连接,脱氧干燥系统又通过管道与联合压缩机相连接,联合压缩机又通过管道与氢氮联合压缩机相连接。
所述的氨合成系统和氨合成循环机之间设置有氨合成驰放气管道, 氨合成驰放气管道与甲醇燃气管网管道相连接,甲醇燃气管网管道与解吸气压缩机相连接,在解吸气压缩机与驰放气提氢系统之间设置有焦化燃气管网管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甲醇生产在驰放气分离时保持的5.0MP的压力做为变压吸附工艺的压力来源,将大分子易吸附的杂质进行分离,不再另外增加动力装置消耗能量,实现吸附过程节能;根据驰放气的气质成分及工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合理利用驰放气气体组成中的氢气组分及甲醇驰放气分离时保持的5.0MP的压力实现节能,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变压吸附剂提高氢气纯度,与空分装置富裕的氮气压缩合成生产合成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焦炉煤气、甲醇驰放气生产液氨的设备,包括甲醇驰放气原料管道1、焦炉气原料管道20、氮气原料管道11,所述的甲醇驰放气原料管道1与驰放气提氢系统2相连接,驰放气提氢系统2通过管道与解吸气压缩机4和氢氮联合压缩机3相连接,氢氮联合压缩机3通过管道与脱氧干燥装置5、氮气原料管道11、氨合成系统7相连接,氨合成系统7分别通过管道与氨合成循环机6、冰机系统8、液氨球罐9相连接;所述的焦炉气原料管道20与联合压缩机12相连接,联合压缩机12通过管道与活性炭粗馏装置13相连接,活性炭粗馏装置13通过管道与变温吸附系统14相连接,变温吸附系统14通过管道与焦炉气提氢系统15相连接,焦炉气提氢系统15通过管道与水解精脱硫系统16相连接,水解精脱硫系统16通过管道与脱氧干燥系统17相连接,脱氧干燥系统17又通过管道与联合压缩机12相连接,联合压缩机12又通过管道与氢氮联合压缩机3相连接。
所述的氨合成系统7和氨合成循环机6之间设置有氨合成驰放气管道10, 氨合成驰放气管道10与甲醇燃气管网管道18相连接,甲醇燃气管网管道18与解吸气压缩机4相连接,在解吸气压缩机4与驰放气提氢系统2之间设置有焦化燃气管网管道19。
因最终产品为液氨,而氨在比较低的压力下必须用冷冻的办法才能液化,故设置冰机系统。采用液氨蒸发带走氨合成混合气热量的办法使氨合成混合气中的氨液化并与氨合成循环气分离,从而得到液氨产品。气氨回到冰机系统循环使用。氨压缩机出口的气氨经回流冷却器和氨冷凝器冷凝后,自流至液氨储槽,然后液氨储槽的液氨再送往合成工序氨冷凝器壳层蒸发制冷形成循环。冷冻系统的补充液氨由合成系统补给。来自氨冷器壳侧和液氨储槽的排污收集后送往集油器处理。采用大、中型合成氨装置常用的压力式球形贮罐2台,每台400m3,考虑到液氨销售的季节性和短期中断的可能性,暂按贮存时间≥3天考虑。由合成工序来的液氨进入液氨球形贮罐内贮存,球罐操作压力约1.6MPa,液氨主要外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76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