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试棒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4314.6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3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罗永扬;徐尔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韶铸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0 | 分类号: | B22C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203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试棒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棒砖。
背景技术
检测铸件的质量时,若在铸件本体上取样棒.就会破坏产品。传统连体试棒是在铸件边上通过模具自带出或是造芯出来后预埋在铸件边上。前者的缺点是模具不易带,且模具易损坏,同时增加造型过程的起模难度以及较难保证试块的内在质量,就不能很好的反应铸件的内部质量;后者的缺点是要先做一芯盒,先造出泥芯后再预埋,这样增加了工序和操作难度,有时也保证不了砂模的紧实度,同样不能很好的反应铸件的内部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试棒砖具有能很好反应铸件质量、易于清理、表面光洁,试棒砖缺陷率低、便于操作和不易产生砂孔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试棒砖,包括一矩形的粘土耐火砖主体,该粘土耐火砖主体内部设有一用于放置铸造金属液的空腔,所述粘土耐火砖主体一侧面设有用于空腔与外界连通的敞口。
上述空腔后部周边对应的粘土耐火砖主体侧壁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气孔。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两个气孔,其分别设置在粘土耐火砖主体的两个相邻的侧壁上。
上述粘土耐火砖主体的长为200~300mm,宽为100~150mm,高为40~100mm。
所述敞口位于粘土耐火砖主体长与高围成的面上。
所述敞口位于粘土耐火砖主体宽与高围成的面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很好提取铸件测试样品,较为准确反应铸件质量,其表面光洁、易于清理,试棒砖缺陷率低且具有便于操作和不易产生砂孔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向示意图。
图6是图4的D向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试棒砖,包括一矩形的粘土耐火砖主体1,该粘土耐火砖主体1内部设有一用于放置铸造金属液的空腔2,所述粘土耐火砖主体1一侧面设有用于空腔与外界连通的敞口3。
上述空腔2后部周边对应的粘土耐火砖主体1侧壁上设置有与空腔2连通的气孔4。
进一步具体,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气孔4,其分别设置在粘土耐火砖主体1的两个相邻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气孔4,气孔4的数量根据可实际情况设置。
上述粘土耐火砖主体1的长为200~300mm,宽为100~150mm,高为40~100mm。
所述敞口3位于粘土耐火砖主体长与高围成的面上,即(200~300)×40~100)的面上,是一种宽敞口。
使用时,将试棒砖预埋,可根据需要横向预埋或竖向预埋,所述敞口与铸件接触且气孔朝上(气孔必须朝上便于排气)。
实施例2
如图4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试棒砖,包括一矩形的粘土耐火砖主体1,该粘土耐火砖主体1内部设有一用于放置铸造金属液的空腔2,所述粘土耐火砖主体1一侧面设有用于空腔与外界连通的敞口3。
上述空腔2后部周边对应的粘土耐火砖主体1侧壁上设置有与空腔2连通的气孔4。
进一步具体,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气孔4,其分别设置在粘土耐火砖主体1的两个相邻的侧壁上。
上述粘土耐火砖主体1的长为200~300mm,宽为100~150mm,高为40~100mm。
所述敞口3位于粘土耐火砖主体宽与高围成的面上,即(100~150)×(40~100)的面上,是一种窄敞口(而实施例1敞口位于粘土耐火砖主体长与高围成的面上,即(200~300)×(40~100)的面上,是一种宽敞口。)
使用时,将试棒砖预埋,可根据需要横向预埋或竖向预埋,所述敞口与铸件接触且气孔朝上(气孔必须朝上便于排气)。
本实用新型采用粘土耐火砖,其强度够、表面光洁,便于操作且不易产生砂孔,有效的保证了试块的内在质量,大大提高了铸件机械性能的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韶铸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韶铸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43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塔筒环焊接地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护接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