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翻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4069.9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3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申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2D15/00;B62D25/00;B60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723007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翻车。
背景技术
车辆,尤其是机动车,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通工具,因其速度快而成为人们远途出行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
然而,现有车辆基本为块状体结构,遇到碰撞或路面有凸起等情况时容易发生侧翻。现有车辆的形状包括车头和车尾,这两个位置一旦遭遇外部力量的撞击就会严重变形。而且现有车辆安全性能差,交通事故发生后车内人员的安全得不到良好的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防翻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翻车,所述车至少包括中空球状车体,所述车体内部设有圆环状轨道装置,轨道所在平面与地面垂直;在对应所述轨道装置处的车体外侧设有转向装置和视野观察装置;所述车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车门;所述轨道装置连接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能沿所述轨道运动。
特别是,所述轨道装置为一根导轨或者为两根平行的导轨,两根导轨分别位于球心面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导轨上设有齿,所述发动机上设有与所述齿相适配的齿轮。
特别是,所述转向装置每侧至少包括一个转向柱,转向柱分别位于车体运行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转向柱为螺栓式旋转收缩和伸出,或为液压带动收缩和伸出。
特别是,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弧形转向支撑架,所述转向支撑架经连接柱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连接柱由液压带动收缩和伸出。
特别是,所述车门上设有车灯、把手、进气管和/或排气管。
特别是,所述视野观察装置为对应驾驶室位置设置的透明车体;或为摄像单元,摄像头将所述车体运行前方的路况时时传输至车体内的显示屏上。
本实用新型防翻车外形为球状,沿着大圆方向设置轨道装置,发动机设置在轨道装置上,整体的重心低,不易侧翻。圆环状轨道装置与地面垂直,发动机沿轨道装置运动,则球状车体运动的过程中发动机始终处于球体的底部,保持整体的低重心。车体外侧设有转向装置,当需要转弯时转向装置伸出后支撑在地面上,车体的受力情况改变,发生转向。视野观察装置的设置令驾驶员或车内人员可以很好地观察外部路况,正常行驶,躲避危险。车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车门,供人员进出之用。
本实用新型防翻车结构合理,性能良好,不会侧翻,对于车和车内人员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球形较其它形体可承受较大的力,并把力分散开来,且不易形变,尤其适合用于越野车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3为弧形转向支撑架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翻车至少包括中空球状车体1,车体1内部设有圆环状轨道装置2,轨道装置2所在平面与地面垂直;在对应轨道装置2处的车体1外侧设有转向装置4和视野观察装置;车体1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 车门6;轨道装置2连接发动机3,发动机3能沿轨道装置2运动。
该防翻车外形为球状,沿着大圆方向设置轨道装置,发动机设置在轨道装置上,整体的重心低,不易侧翻。发动机与轨道做相对运动,一直保持处于车体内侧的底部。当车身不慎发生侧翻时亦可以很快地矫正。
车体内设置至少一个座椅5,座位5可以与发动机固定在一起,也可以其他的方式悬置在车体内,只要保证外侧车体旋转过程中座椅与发动机同样位于车体内侧的底部即可。优选的结构是将两个座椅5对称设置在发动机的两侧,分别与发动机3相固定。
车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车门,供人员进出之用。车门设在车身的侧面,在车身滚动过程中车门一直与球心处于同一水平面内,避免遇到积水路面时进水。车门的具体高度和形状不限,可以供人员顺利进出即可,其优选的外观形状为圆形,直径小于球体直径。
圆环状轨道装置与地面垂直,发动机沿轨道装置运动,则球状车体运动的过程中发动机始终处于球体的底部,保持整体的低重心。圆环状轨道装置的优选结构是两根平行的导轨,两根导轨分别位于球心的两侧。
为了使轨道与发动机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传动效果更好,导轨上设有齿,发动机上设有与齿相适配的齿轮。发动机驱动齿轮转动,带动发动机在轨道上运动。为了令两者连接更加稳定,可以在发动机上设置固定部31,固定部31搭扣在轨道装置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申,未经张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40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