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隔离/接地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0663.0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1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郭斌;陈争名;李朋;高刘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3/035 | 分类号: | H02B13/035;H02B13/075;H01H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23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金属 封闭 开关设备 隔离 接地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40.5kV及以上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隔离/接地开关。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中的隔离/接地开关相对于断路器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元,这种已知类型设备的一个显著的缺点是元件的数目多,使得设备所占空间和整体体积增加,增加了制造成本,且不利于产品的整体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隔离/接地开关,其目的在于:能够将现有技术中独立的隔离/接地开关单元集中到断路器或母线等单元中,形成功能单元的整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用于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隔离/接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与接地外壳连接的固定触头、与母线连接的固定触头和与电连接导体连接的动触头,所述两个固定触头位于动触头的旋转平面上。
所述动触头是扇形刀闸触头,其垂直于电连接导体轴心线。
所述动触头与电连接导体之间通过表带触指连接。
所述动触头由齿轮轴来驱动,该齿轮轴的齿轮位于封闭外壳内部,并与刀闸触头的齿轮部分相啮合。
所述动触头由齿轮轴来驱动,该齿轮轴由驱动器驱动,驱动器设置在封闭外壳的外部。
所述固定触头设有开口。
所述动触头和固定触头之间依靠弹簧触片形成电连接,弹簧触片设置在固定触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隔离/接地开关能够集成到断路器等单元中,使得开关设备具有紧凑的结构,显著地减少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同时,本实用新型可靠性高,制造相对容易,使得设备的成本具有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隔离开关断开、接地开关断开的第一位置截面图。
图2为隔离开关接通、接地开关断开的第二位置截面图。
图3为隔离开关断开、接地开关接通的第三位置截面图。
图中1为屏蔽罩,2为电连接导体,3为动触头,4为表带触指,5为挡板, 6为主触头,7为绝缘轴,8为小齿轮,9为外壳,10、11为固定触头,12为绝缘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是实施例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隔离/接地开关包括一个与接地外壳9连接的固定触头10、一个与母线连接的固定触头11和一个与电连接导体连接的动触头3,所述固定触头10、11位于动触头3的旋转平面上。固定触头10、11具有一个开口,刀闸触头能够旋入该开口中。
动触头3通过表带触指4与断路器电连接导体2连接,可根据主回路载流量不同调整表带触指的数量,动触头3是一个刀闸触头,通过自身内壁及挡板5和电连接导体2形成定位导向,保证刀闸触头转动时不会发生移位,电连接导体2与主触头6相连,动触头3有部分成锥齿轮状,7为绝缘轴,与小齿轮8连接,小齿轮8与动触头3的齿轮部分相啮合,通过一个驱动器带动绝缘轴7旋转驱动齿轮使动触头3旋转运动,该驱动器设置在外壳9的外部。
屏蔽罩1用于均匀动触头3的齿轮和小齿轮8的电场,保证产品绝缘性能,其与绝缘支撑12相连。
动触头3和固定触头10、11之间依靠弹簧触片形成电连接,这些弹簧触片设置在固定触头之内。
具体工作过程:
如图3所示,固定触头10与外壳9相连,动触头3旋转到固定触头10位置时,形成接地合闸状态,即动触头3与固定触头10相连,与固定触头11未连接。
如图2所示,动触头3旋转到固定触头11位置时,形成隔离合闸状态,即动触头3与固定触头11相连,与固定触头10未连接。
如图1所示,动触头3旋转到隔离、接地中间位置时即隔离接地分闸状态,即动触头3与触头10、11都未连接。
除了这些可能的结构之外,很明显根据各种应用要求可以提供其它的开关操作。
因此,要使用带有位置控制开关的驱动器,使得动触头打开/闭合的精度得到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0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