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从制作棕床垫废料中回收棕丝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2337.5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0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时小兵;廖廷茂;张堂庆;刘金权;安珍国;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17***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床垫 废料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制作棕床垫废料中回收棕丝的装置,属于棕丝废料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作棕丝床垫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残次品,对这种残次品的处理,就是直接丢弃或者焚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生产原材料,而且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所以现有技术还是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能将废弃的棕丝废料回收再利用、并可节约资金的一种从制作棕床垫废料中回收棕丝的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从制作棕床垫废料中回收棕丝的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的一侧设置有棕丝废料入口,在入口处设置有两个滚轮,在滚轮的后部机架的中部安装有滚筒,在滚筒上包裹一层带有分离针的铁皮;滚轮和滚筒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履带与电机相连接。
在机架上棕丝废料入口的前端设置有棕丝废料放置平台。
在机架的尾部设置有出料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工作人员将棕丝废料送入棕丝废料入口,利用滚轮将棕丝废料挤压成紧密的棕片,当棕片触碰到滚筒上的分离针后,被快速旋转的分离针撕扯拉碎成棕丝碎片,达到回收棕丝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而且设计巧妙、维修方便、可将棕丝废料回收再利用,节约资金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棕丝废料入口,3-滚轮,4-滚筒,5-分离针,6-铁皮,7-传动轴,8-履带,9-电机,10-棕丝废料放置平台,1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从制作棕床垫废料中回收棕丝的方法所构建的,该方法是在回收棕丝的装置内设置有两个滚轮,在滚轮的后部设置有带有分离针的滚筒,回收时,将制作棕床垫产生的棕丝废料放入两个滚轮之间,通过两个滚轮的挤压将蓬松的棕丝废料挤压成紧密的棕片并输送到滚筒上,当棕片触碰到高速旋转的滚筒时,利用高速旋转的分离针将棕片撕扯拉碎成棕丝碎片,以达到分离棕丝废料回收棕丝的目的。
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从制作棕床垫废料中回收棕丝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机架1,在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棕丝废料入口2,在入口2处设置有两个滚轮3,在滚轮3的后部机架1的中部安装有滚筒4,在滚筒4上包裹一层带有分离针5的铁皮6;滚轮3和滚筒4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7,传动轴7的另一端通过履带8与电机9相连接。
在机架1上棕丝废料入口2的前端设置有棕丝废料放置平台10。
在机架1的尾部设置有出料口11。
根据不同棕丝废料的硬度,可调整设置在包裹铁皮6上分离针5的长度和密度,从而进行有效的分离,分离针5为普通的铁针或者钢针,制作容易,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将制作棕丝床垫或者棕丝枕头产生的棕丝废料,利用回收棕丝的装置进行回收;工作时,首先启动机器,滚轮3和滚筒4随着电机9的驱动通过履带8带动传动轴7转动,从而滚轮3和滚筒4进行高速旋转,随后工作人员将废弃的棕丝废料推入到棕丝废料入口2中,由于在棕丝废料入口2处设置有两个上下垂直的滚轮3,当棕丝废料经过两个滚轮3的中间时,被两个滚轮3进行挤压,将原本蓬松的棕丝废料挤压成紧密的棕片,在挤压的过程中,滚轮3还在推动棕丝废料向前移动,由于在滚轮3的后部机架1的中部设置有滚筒4,当压紧后的棕丝废料触碰到高速旋转的分离针5时,棕丝废料就会被扯散并打碎,接着从机箱1的出料口11甩出,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新颖,操作简单,可对棕丝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省的大量资金,避免焚烧棕丝废料造成的空气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2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