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运油泥资源化利用预处理一体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0025.0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蔡勇;杨志坚;金涛;胡亚琴;付现桥;方辉;郑刚;陈磊;余海霞;戴林伟;周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6021 浙江省舟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运 油泥 资源 利用 预处理 一体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资源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运油泥资源化利用预处理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储运油泥是在原油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其组成成分复杂,主要由水、碳氢化合物、矿物质及其他杂质组成,是一种极其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储运油泥属于危险废物(编号HW08),其主要污染物是石油和重金属,若处置不当,这些污染物会对地下水体、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同时,储运油泥具有高含油率,利用价值高。因此,统一回收,集中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舟山作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储运油泥。但是,目前国内缺乏适合储运油泥资源化、无害化的大规模工业化处理技术和系统,这无疑将影响舟山海洋生态环境和浙江省的海洋经济发展。同时大规模高效清洁处理储运油泥也是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的题中之义。
目前,国内尚未具有成熟稳定的储运油泥一体化高效预处理技术及装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储运油泥资源化利用预处理一体化系统,实现油泥破包、搅拌、过滤及均质一体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储运油泥一体化高效预处理系统,实现储运油泥拆包、进料、筛分去杂、清洗、加药、缓冲加热、均质化、连续输送等功能,解决现有储运油泥预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储运油泥资源化利用预处理一体化系统, 包括破包机、油泥池、增压泵、螺旋式输送器、搅拌装置、加药装置、油泥均质化反应器、振动分离筛、大固体颗粒及杂质接收装置、振动分离泵、三相分离装置、小固体颗粒输送泵、清洗泵、热交换装置。
破包机的出口连接至油泥池,增压泵的输入口连接至油泥池,增压泵的输出口设置在螺旋式输送器上方,所述的螺旋式输送器设置在油泥均质化反应器内,螺旋式输送器在油泥均质化反应器内呈环形设置,螺旋式输送器的下料端位于振动分离筛的入口上方,振动分离筛的一个出口与大固体颗粒及杂质接收装置连接,另一个出口经振动分离泵后反馈至油泥均质化反应器。
在油泥均质化反应器底部开有与小固体颗粒输送泵相连通的出口,小固体颗粒输送泵的出口连接至振动分离筛的入口。
清洗泵的输入口与油泥均质化反应器内部连通,清洗泵的输出口与热交换装置的入口连接,热交换装置的出口与油泥均质化反应器内部连通。
所述的油泥均质化反应器内还设置有搅拌装置,加药装置设置在油泥均质化反应器上方,其出口与油泥均质化反应器连通。
所述的三相分离装置与油泥均质化反应器连通。
所述的热交换装置由气体燃烧器、外壳、排气装置、隔热层、热交换管组成,螺旋形的热交换管设置由隔热层包围,隔热层外部为外壳,气体燃烧器正对热交换管的螺旋中心设置,热交换管的一端为热交换装置的入口,该端靠近气体燃烧器,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为热交换装置的出口,在外壳上还装有多个排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储运油泥拆包、进料、筛分去杂、清洗、加药、缓冲加热、均质化、连续输送等功能,预处理效果较好,适合储运油泥资源化、无害化的大规模工业化处理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破包机,2-油泥池,3-增压泵,4-螺旋式输送器,5-搅拌装置,6-稀释后的油泥,7-加药装置,8-油泥均质化反应器,9-振动分离筛,10-大固体颗粒及杂质接收装置,11-振动分离泵,12-三相分离装置,13-小固体颗粒输送泵,14-清洗泵,15-气体燃烧器,16-外壳,17-小粒径固体颗粒,18-排气装置,19-隔热层,20-热交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破包机1、油泥池2、增压泵3、螺旋式输送器4、搅拌装置5、加药装置7、油泥均质化反应器8、振动分离筛9、大固体颗粒及杂质接收装置10、振动分离泵11、三相分离装置12、小固体颗粒输送泵13、清洗泵14、热交换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未经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0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止压区前甩水结构的靴式压榨
- 下一篇:上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