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电钻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8545.8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3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胡孔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孔佑 |
主分类号: | E21B15/00 | 分类号: | E21B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方强 |
地址: | 610016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电钻 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钻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减震电钻梯架。
背景技术
实际电钻钻孔时,很多时候需要在较高位置钻取孔洞以安装相关元件,此时就需要电钻工人站在梯子上施工,这样既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增加了工人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申请公布号为102322211A,申请公布日为2012年1月18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折叠式电钻梯架,包括梯架主体、把手、支撑杆和连杆,梯架主体为竖直杆体,把手的两端分别转轴连接在梯架主体中部和支撑杆底部,连杆两端分别转轴连接在梯架主体顶部和支撑杆顶部,所述支撑杆为两段式嵌套结构,支撑杆顶部设有可调式卡架。本发明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根据需要调节高度,可折叠存储,节省空间,避免了工人登高作业。由于电钻在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后坐力,工人在使用电钻钻孔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震动,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容易使工人疲劳,这样就缩短了工人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电钻梯架,该电钻梯架能够减小工人所受的震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震电钻梯架,包括梯架主体、把手、支撑杆和连杆,梯架主体为竖直杆体,把手的两端分别转轴连接在梯架主体中部和支撑杆底部,连杆两端分别转轴连接在梯架主体顶部和支撑杆顶部,所述支撑杆为两段式嵌套结构,支撑杆顶部设有可调式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架主体和把手均被分成头部和尾部两段,所述头部和尾部用套管连接,套管里设置有弹簧。
所述套管为竖直管体,其内径分别小于梯架主体和把手的直径0.5-1.0mm,外径分别大于梯架主体和把手的直径2.0-3.0mm。
所述弹簧的直径和套管内径相同。
所述弹簧的原长大于套管的长度20-4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套管里的弹簧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当工人施工时,产生的大部分后坐力就会作用在弹簧上,只有少部分的后坐力会传到工人身上,从而起到了减震作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为竖直管体,其内径分别小于梯架主体和把手的直径,外径分别大于梯架主体和把手的直径,弹簧的直径和套管内径相同,弹簧的原长大于套管的长度,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弹簧始终卡在套管内且处于压缩状态,可以有效的降低电钻产生的后坐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梯架主体,2、把手,3、套管,4、弹簧,5、连杆,6、支撑杆,7、可调式卡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减震电钻梯架,包括梯架主体1、把手2、支撑杆6和连杆5,梯架主体1为竖直杆体,把手2的两端分别转轴连接在梯架主体1中部和支撑杆6底部,连杆5两端分别转轴连接在梯架主体1顶部和支撑杆6顶部,所述支撑杆6为两段式嵌套结构,支撑杆6顶部设有可调式卡架7,梯架主体1和把手2均被分成头部和尾部两段,头部和尾部用套管3连接,套管3里设置有弹簧4。设置在套管3里的弹簧4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当工人施工时,产生的大部分后坐力就会作用在弹簧4上,只有少部分的后坐力会传到工人身上,从而起到了减震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套管3为竖直管体,其内径分别小于梯架主体1和把手2的直径0.5-1.0mm,外径大于梯架主体1和把手2的直径2.0-3.0mm。这样的设置是为了让套管3卡紧梯架主体1和把手2的头部和尾部。
弹簧4的直径和套管3内径相同,弹簧4的原长大于套管3的长度20-40mm,这样的设置是为了让弹簧4卡在套管3内,不会产生自由移动,而且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保证弹簧4能够有效的吸收电钻带来的后坐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孔佑,未经胡孔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85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