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内胎轮胎的护圈垫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236.X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友善 |
主分类号: | B60B21/12 | 分类号: | B60B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胎 轮胎 护圈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钢丝子午线有内胎轮胎与标准轮辋之间加装的具有保护轮胎胎圈的护圈环垫。
背景技术
全钢丝子午线轻载轮胎和载重轮胎的规格品种很多,可分为有内胎轮胎和无内胎轮胎两大类,分别对应于有内胎轮辋轮廓和无内胎轮辋轮廓。有内胎轮胎的轮辋一般是可拆卸的,无内胎的轮辋为整体式的。轮胎胎圈里有钢丝圈。胎体帘布端部从内侧包过钢丝圈形成一个反包端头。反包端头一般高于钢丝圈顶面,进入胎圈曲绕区域,形成应力集中区。对于全钢丝子午线轮胎而言,反包端头在使用中,因反复曲绕极易脱空,造成轮胎早期质损。这种反包端头形成的结构缺陷,长期以来都被列为轮胎技术攻关的课题。一般情况,采用最多的解决措施都是加强胎圈部设计:增加胎圈厚度以增强弯曲刚度,降低反包端头区域应力应变;布置纤维帘布增强反包端点保护。这些措施对于不同的规格品种还必须通过大量的方案试验筛选才能找到比较有效的措施。其结果往往是材料浪费、成本上升、效果不佳。目前车辆所使用的各类轮辋的轮缘高度均低于轮胎胎体反包端点和钢丝圈包布层的端点,在实际使用中,在胎圈部,尤其在全钢子午胎胎圈部发生周期性循环曲饶,轮胎胎体反包端点和钢丝包布层端点因应力集中经常发生破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轮胎胎体反包端点和钢丝包布层端点位于胎圈部曲饶区域,而轮胎胎体反包端点和钢丝包布层端点处正是弯曲刚性发生突变处,是轮胎结构本身造成的固有缺陷,克服这一缺陷,大幅度缓解应力集中是历来全球轮胎技术研究的热点。但是,至今尚未能寻找到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针对轮胎与拆卸式轮辋正常装配使用情况,可在轮辋与有内胎轮胎胎圈间,加装一付与轮辋和胎圈匹配的护圈垫,以此来克服轮胎反包端头的固有结构缺陷,同时为轮胎胎圈瘦身设计、“圈护子午线轮胎”的推广应用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供一种有内胎轮胎的护圈垫。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有内胎轮胎的护圈垫,包括:环形圈,所述环形圈的断面两侧外轮廓曲线分别与轮辋轮廓、轮胎胎圈外轮廓曲线相一致,顶部轮廓曲线由其两端通过半径为3~5mm 的倒角弧与两侧曲线相连接的一直线段构成,该直线段与轴线夹角在55~65°范围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是安装在标准轮辋与全钢丝子午线有内胎轮胎之间的环形圈,能耐150℃以上的高温。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刚性,环形圈表面与轮辋、充气轮胎胎圈表面紧密贴合;环形圈实体的外径略大于胎体反包端头直径,其作用是把轮辋对轮胎胎圈的支撑点高度有效提高,从低于胎体反包端头增高到高于胎体反包端头的位置,其结果是大幅度降低了轮胎在使用中胎圈部胎体反包端头附近区域的曲饶幅度,使胎体反包端点头的应力不再高度集中,从而避免反包端头的早期脱空;同时,也因此可以对轮胎胎圈实施瘦身设计以降低轮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全钢丝子午线有内胎普通轮胎护圈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护圈垫与全钢丝子午线有内胎普通轮胎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全钢丝子午线有内胎圈护轮胎护圈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护圈垫与全钢丝子午线有内胎圈护轮胎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1是轮胎胎圈,2是反包端头,3是胎圈外侧曲线,4是轮辋轮廓曲线,5是环形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有内胎轮胎的护圈垫,包括:环形圈5,所述环形圈5的断面两侧外轮廓曲线分别与轮辋轮廓、轮胎胎圈外轮廓曲线相一致,顶部轮廓曲线由其两端通过半径为3~5mm 的倒角弧6与两侧曲线相连接的一直线段7构成,该直线段7与轴线夹角在55~65°范围内。
所述顶部轮廓曲线通过半径为3~5mm 的倒角弧6与侧部轮辋轮廓曲线在轮辋轮廓最高点处相连接。
所述环形圈5的上端点高于胎体反包端头2的上端点0~10mm。
所述环形圈5的上端点高于胎体反包端头2的上端点1mm。
所述环形圈5的上端点高于胎体反包端头2的上端点2mm。
所述环形圈5的上端点高于胎体反包端头2的上端点3mm。
所述环形圈5的上端点高于胎体反包端头2的上端点5mm。
所述环形圈5的制作材料为钢、铝合金、工程塑料或聚氨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友善,未经王友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门内挡水条安装结构
- 下一篇:立体雕刻机加工头竖向移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