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变速器专用电池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3344.0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7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连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彰化县芬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变速器 专用 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盒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自行车变速器的电池盒结构。
背景技术
骑乘自行车在现今已逐渐成为流行的休闲及运动方式,因此,自行车业者仍持续在改良自行车的各部件,希望能让自行车成为更加人性化的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自行车甚至已研发出可由电力来自动控制的变速系统,希望藉由自动化让使用者于骑乘自行车时能够更加省力。
公知使用电力的自行车变速系统,请参阅图1所示,具有一安装于自行车握把11上的电动变速器111、一前拨炼器12、一后拨炼器13以及一安装于自行车下管14的电池141,并以导线15连接上述构件,于使用时,该电动变速器111将控制讯号传输至前拨炼器12及后拨炼器13内的电作动单元(图中未标出),以使前拨炼器12及后拨炼器13将自行车的炼条16移动至预定的炼盘17上,完成自行车的变速作业,并以该电池141提供此一变速作业所需的电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电池141为原厂的专用电池,例如台湾专利申请号第97129538号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电池固持器,揭露出一种专门用于自行车变速器的电池,请参阅图2所示,该电池141必须组装于一固定式安装结构142上,而该固定式安装结构142则组设于一导轨143上,且为了扣合且稳固该电池141,该电池141及该固定式安装结构142的结构均相当复杂,故使用者于组装时效率差,不易使用者组装使用。
此外,根据原厂的说明,该电池141充饱一次可以使用超过2,000公里,但也有可能低于1000公里,端看使用时的温度及用户使用变速的次数而定,但也由于该电池141能使用的距离差别相当大,使用者难以掌握剩余电量,虽然官方声明电量耗尽时并不会影响自行车的正常使用,但变速器却会停滞于当前的档位而不再运作,对使用者来说,实属不便,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原厂的电池,若要充电也必须使用原厂的充电器才能进行充电,对于使用者来说,在室外电量耗尽且无法立即充电的情况,会让原本休闲及运动的兴致一扫而空,造成使用者的不便,此为公知自行车变速系统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潜心构思并更深入研究,终于发明出一种能改良上述问题的自行车变速器专用电池盒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变速器专用电池盒结构,其主要目的是让使用者能以随手可得的市售干电池或充电电池,取代公知的原厂电池,即使电量于室外电量耗尽时,使用者也能轻易取得电力源,且能便捷地进行更换电池的作业。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变速器专用电池盒结构,装设于自行车的一导轨上,并与自行车的变速器电性连接,该电池盒内部提供市售干电池或充电电池容置,包含:盒体,于底端面成型一结合肋,该结合肋上开设复数螺孔,该盒体藉由该结合肋而固定于该自行车的导轨上,该盒体内部具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内部设一接电端,该容置槽于该盒体的前端面具有一开口,该盒体于该开口上成型一限位部,该盒体于后端面具一输出端,该输出端与该接电端电性连接,而于该开口周侧成型至少二凸块;一防水环,套设于该开口的限位部;以及一套盖,以一套合面套合于该盒体的开口上,藉此与该盒体共同界定出一容纳该电池的容置空间,该电池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电池与该接电端电性连接,藉此由该输出端提供该变速器所需的供电,于该套合面周侧成型至少二挠性扣耳,该挠性扣耳上开设一定位孔,且令该凸块穿设于该定位孔内。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是供常见的市售干电池或充电电池容置,使用者能轻易取得电力来源并快速更换,解决变速器的电池于室外电量耗尽的窘境,且本实用新型藉由该挠性扣耳与该凸块的配合,而使该套盖稳固地结合于该盒体上,并更可便捷地拆解电池盒,进行电池的更换作业。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他的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公知的自行车变速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公知自行车变速系统的电池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际组装时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际组装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性扣耳与凸块扣合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于自行车下管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3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