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出机的强制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3628.1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0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民扬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76 | 分类号: | B29C47/76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张玉平 |
地址: | 2156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出机 强制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挤出机,尤其涉及到挤出机的强制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挤出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熔体质量,通常在其机筒上设置有排气装置。而排气又分为自然排气和以抽真空为主的强制排气,显然,强制排气的效果要明显优于自然排气。
目前,挤出机的强制排气装置,其结构包括:真空泵和排气管,真空泵的进气口与挤出机机筒上的出气口之间通过排气管连通。这种强制排气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从挤出机机筒上的排气口排出的气体中往往混杂着许多低分子析出物等固体颗粒,有的固体颗粒的粒径还比较大,这些固体颗粒被吸入真空泵中后,不但会影响到真空泵的正常使用,有时还会直接损坏真空泵,大大缩短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真空泵损坏后,如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更换,就会因为排气不畅而影响到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较大粒径的固定颗粒进入真空泵的挤出机的强制排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挤出机的强制排气装置,包括:真空泵,真空泵的上方设置有排气缓冲桶,排气缓冲桶的底壁上或者侧壁靠近底壁处开设有进气口,排气缓冲桶顶盖上或侧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出气口,挤出机机筒上的出气口与排气缓冲桶的进气口通过排气管连通,排气缓冲桶的出气口与真空泵的进气口通过抽气管连通。
所述排气缓冲桶的进气口开设在排气缓冲桶的侧壁上,所述排气缓冲桶的底壁为翻盖式结构。
所述翻盖式底壁的具体设置方式为:底壁的一侧通过铰链与相应一侧的侧壁相连,底壁的另一侧与相应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碰珠式锁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缓冲排气桶,排气缓冲桶的进气口开设在底壁上或侧壁靠近底壁处,排气缓冲桶的出气口开设在缓冲桶顶盖上或者侧壁靠近顶部处,挤出机机筒上的出气口与排气缓冲桶的进气口通过排气管连通,排气缓冲桶的出气口与真空泵的进气口通过抽气管连通,使得从挤出机机筒上排气口排出的较大粒径的固体颗粒堆积在排气缓冲桶的底壁上,不被吸入真空泵中,保证了真空泵的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整个挤出过程的正常进行,延长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另外,翻盖式结构的底壁,使得排气缓冲桶的清理收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1、机筒,11、排气孔,2、排气管,3、真空泵,4、排气缓冲桶,41、侧壁,42、底壁,43、顶盖,5、抽气管,6、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挤出机的强制排气装置,包括:真空泵3,真空泵3的上方设置有排气缓冲桶4,排气缓冲桶4的侧壁41靠近底壁42处开设有进气口,排气缓冲桶4的侧壁41靠近顶部处开设有出气口,挤出机的机筒1上的出气口(通常由一排排气孔11构成)与排气缓冲桶4的进气口通过排气管2连通,排气缓冲桶4的出气口与真空泵3的进气口通过抽气管5连通,真空泵3的出气口通过排放管6对排出的气体进行回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气缓冲桶4还可通过设置顶盖43来防尘;为了方便清理收集,将排气缓冲桶4的底壁42设置成翻盖式结构,其具体设置方式为:在排气缓冲桶4的底壁42的一侧通过铰链与排气缓冲桶4相应一侧的侧壁41活动连接,排气缓冲桶4的底壁42的另一侧与排气缓冲桶4相应一侧的侧壁41之间设置有碰珠式锁定机构(铰链和碰珠式锁定机构均为常规技术,而且,并非发明点,故图中未画出)。
当然,排气缓冲桶4的进气口还可设置在排气缓冲桶4的底壁41上,所述排气缓冲桶4的出气口还可设置在排气缓冲桶4的顶盖43上。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排气缓冲桶4快满的时候,可以在排气缓冲桶4的下方放置收集容器,然后,打开排气缓冲桶4的底壁42,使得排气缓冲桶4中的物料落入收集容器中,清理和收集同时进行,使用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民扬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民扬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3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