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挥通信要素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1420.8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1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伟;鲁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朱丽岩 |
地址: | 10001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挥 通信 要素 集中 监控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挥通信要素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问题一直是各使用单位关心的重点。常规网管系统一般是对设备的底层数据重新采集分析处理。
由于网络管理需要面对的设备专业种类多,而且随着网络地域的扩大,设备生产厂家也不断增加,不同厂家的产品在管理接口上提供的数据种类、格式等各不相同;另外,随着通信技术不断发展,设备厂家的设备更新速度加快,通信设备平均使用年限也在下降,针对特定设备底层提取数据不仅难度大,而且更新困难。
定义所需数据及提取是管理平台开发的关键,随着通信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给综合网管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另外,随着通信台站建设的不断扩展,无论是公网运营商,还是各类专网,通信台站大量缺乏专业维护人员,很多机房长期无人值守,设备故障均通过上级台站综合网管发现问题,或用户申告后才安排处理,不仅延误了故障早发现早处理的目标,也给降低了客户对通信部门和各运营商的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通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指挥通信要素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指挥通信要素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包括:前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通信机房内通信设备运行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及分类处理后上传到管理中心。
传输通道,用于为所述前端采集模块与所述管理中心的提供通讯连接通道。
管理中心,用于分类存储所述前端采集模块传来的所述通信机房内通信设备运行故障信息供管理使用、进行自动提示告警,为现场维护提供远程故障诊断及专家辅助决策支持信息。
所述机房内通信用设备包括SDH及PCM传输设备、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无线通信终端、通信电源设备、配线设备。
所述前端采集模块由嵌入式ARM9处理器和Intel945GC平台及软件构成,具有支持简单网管协议SNMP、现场工业总线技术MODBUS的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包括有AI接口、DI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RJ45接口。
所述传输通道采用采用专用信道以太网,通过标准RJ45接口以及RS485接口与所述的前端采集模块与所述的管理中心连接。
所述管理中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告警处理平台以及管理工作站;所述告警处理平台用于在收到所述通信机房环境信息以及所述通信机房内通信设备运行故障信息后自动提示告警,告知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或故障内容,提醒维护。
所述告警处理平台提示告警的方式为自动拨打值班电话、语音播报或短信息通知。
本实用新型通过综合应用现代通信网络、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实时采集通信机房内通信设备运行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及分类处理后,通过传输通道汇总到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改进了以往通信台站和设备的管理使用模式,不仅可节省大量的通信台站维护人员,同时可减轻通信台站值勤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通信台站故障报告和处理的实时性,提高通信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挥通信要素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端采集模块的构成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通道的构成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理中心的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参见图1-4所示,一种指挥通信要素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包括:前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通信机房内通信设备运行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及分类处理后上传到管理中心。
传输通道,用于为所述前端采集模块与所述管理中心的提供通讯连接通道。
管理中心,用于分类存储所述前端采集模块传来的所述通信机房内通信设备运行故障信息供管理使用、进行自动提示告警,为现场维护提供远程故障诊断及专家辅助决策支持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机房内通信设备包括SDH及PCM传输设备、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无线通信终端、通信电源设备、配线设备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14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容器用快速热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圆形超级电容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