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震报警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9368.2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1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卓郑安;阮海宇;叶筱康;李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报警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报警电路。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地球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伴生现象,因此也称之为地动,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现象。在地震到来时,当地居民如果能够及时地知道地震信息,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他们生命财产的保护有着极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地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地震局、地震中心等大型国家机构部门。地震信息先由这些机构部门收集整理,最后再发送出去,存在极大的延迟性。因此,需要一种小型的地震报警设备,实时地对它所在地区进行地震监测,在地震发生时,马上向附近的人发出报警,提醒人们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但是,这类地震报警装置大多成本高,机构复杂,灵敏度低,并且发出的警报声过于单调,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廉且能发出断续的鸣叫报警声的地震报警电路。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震报警电路,包括电源、导线环、导线、通过所述导线垂直悬挂且穿过所述导线环的吊锤、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PNP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和喇叭,其中:
所述电源的正极、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电容以及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依次连接;
所述电源的正极、喇叭以及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依次连接;
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
所述PNP型三极管,其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其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相接端,其集电极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
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的相接端;
所述导线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
上述的地震报警电路,其中,所述的导线为镀银铜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振荡电路,使得产生断续的鸣叫报警声,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且成本低廉,极大地弥补了地震时地震研究机构发布地震信息的延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震报警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地震报警电路,包括电源V、导线环2、导线3、通过导线3垂直悬挂且穿过导线环2的吊锤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PNP型三极管Q1、NPN型三极管Q2和喇叭H,其中:
吊锤1静止时,导线3与导线环2不触碰;
电源V的正极、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以及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依次连接;
电源V的正极、喇叭H以及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依次连接;
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的负极;
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的正极,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相接端,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
导线3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的相接端P;
导线环2连接电源V的负极。
本实施例中,导线3为镀银铜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导线环2固定,导线3的顶端固定在墙壁或者屋顶等不易被风吹动且不易被人碰到的地方。图中P点为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的相接端。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PNP型三极管Q1和NPN型三极管Q2组成振荡电路。当发生地震时,吊锤1左右摆动,导线3与导线环2相碰,使电源V对第一电容C1充电,振荡电路开始振荡,喇叭H发出断续的报警声。振荡电路振荡时,P点电压愈低振荡频率愈高,P点电压愈高振荡频率愈低。当发生地震时,导线3与导线环2每碰一次,电源V对第一电容C1充一次电,刚充满电时,P点电压最低.振荡频率最高,随着电路的振荡,第一电容C1逐渐放电,P点电压逐渐升高,振荡频率也随之下降。地震时,喇叭H一直发出“嘀…呜…,嘀…呜…”的报警声,声音响亮。地震波过后,吊锤1摆幅减小,导线3不再与导线环2相碰,当第一电容C1放完电时,振荡电路停止振荡,自动停止报警。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93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目视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家用地震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