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及起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5187.2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4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贾健;杨继海;王川;李香伟;刘玉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54 | 分类号: | B66D1/54;B66D1/4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巍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卷扬 保护装置 起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保护机构及机械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当前经济的突飞猛进,极大地刺激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起重机作为工程机械领域中的高端产品,其控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起重作业安全系数的高低,因此,其控制系统的安全检测方式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卷扬机构是起重机的关键单元,其放绳时的安全限位检测通常由三圈保护器实现。三圈保护器在卷扬缠绕钢丝绳余量为三圈时,即会触发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实现放绳动作限制。
当前的三圈保护器检测精度较低,不具备计数功能,存在脱绳的风险。具体而言,现有三圈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通常以凸轮机构和压绳机构居多。凸轮机构安装于卷扬的一侧,通过卷扬的转动来带动三圈机构中的齿轮旋转,当从动齿轮旋转至设定的位置时,相连接的凸轮机构即触发了检测开关;而压绳机构一般安装于卷扬绳道外绕绳起始端的三圈处,随着卷扬放绳,压绳机构逐渐下滑,当放绳至余量三圈后,机构的滚轮即下落卷扬绳道处,从而触发检测开关。
但是,凸轮机构三圈保护器的触发位置不容易确定,且卷扬空转时三圈保护即失效,还需重新调整;压绳机构在乱绳的情况下容易因挤压而造成其机构断裂,且上述两种方式都不能实现卷扬绕绳余量计数的功能,以致强制无限制放绳时容易导致脱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检测精度高、安全性好、可靠性强的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及起重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包括在卷扬的三圈或三圈以外的绳道内侧设置三圈保护器,所述三圈保护器包括检测开关、套筒以及部分插入套筒内部的触发杆,所述套筒内设有与所述触发杆相配合的复位弹簧,所述套筒的侧部开有通孔,所述触发杆上设有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检测开关相配合的感应组件。
优选地,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末端设置在所述触发杆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的通孔,所述连接杆外端上还设有检测板。
更优选地,所述通孔为长条状,所述连接杆在通孔内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检测开关和检测板之间的有效检测距离。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复位弹簧相配合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绳道上设有与所述触发杆尺寸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触发杆从卷扬的内部至少部分伸出该安装孔,并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
更优选地,所述触发杆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触发杆上部直径的顶端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触发杆上部直径的下侧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换言之,触发杆的粗径上部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触发杆的粗径下部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至少部分套接在所述触发杆的下部,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在三圈机构自由状态下,完全套接在所述触发杆的下部,并且部分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上述任意的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在起重机卷扬的绳道上设有与所述三圈保护装置尺寸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三圈保护装置至少部分伸出该安装孔,并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利用了卷扬空间,内嵌于卷扬的内部,并跟随卷扬旋转。当放绳余量小于三圈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装置失去钢丝绳的压迫力,在内部弹簧的作用下,准确的实现触发,此时,检测开关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记录触发信号并保持状态,以限制放绳动作的输出,且强制工况下,具有钢丝绳余量为一圈时强制失效保护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确保检测的精确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利用了空间,使整个系统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51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