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风冷式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3460.8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6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祝利涛;李玉贵;王卫华;王武魁;刘勇;咸士玉;王进强;许佩霞;张孟;闫为民;陈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 恒温 试验装置 风冷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的风冷式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综合防护性能试验的恒温箱试验装置要求为具有加热、温控、风扇等,在室温~80℃范围可调控。在进行高温试验完毕后,需要根据要求进行对试验间内部进行降温,可快速降温,使温度降到室温~80℃之间。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是一个大型的密闭保温试验间,救生舱在作高温试验的过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同时内部试验人员自身产生了不小的热量。在降温的过程中,救生舱舱体向外散热是靠周边空气温度低于舱体表面温度而由空气吸收热量。由于试验间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密封状态,同时试验间是使用保温材料制造而成,对外散热量比较小,因此依靠保温间自身降温,速度会相当慢,同时舱内人员的自身散热,会导致试验过程试验间的温度上升,直接影响试验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风冷式冷却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可靠、成本低的冷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风冷式冷却系统,包括进风风机、出风风机和恒温室,恒温室的顶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所述每个进风口上均设置有进风风机,恒温室的两侧对称开有多个出风口,所述每个出风口上均设置有出风风机,救生舱设置在恒温室内部。
所述恒温室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循环风机。
所述恒温室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
所述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位于恒温室外的部分上均套装有保温罩,所述保温罩上设置有可打开的盖板。
所述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均为大功率轴流式风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冷实用新型采用空气循环冷却方式。操作简单,使用可靠,冷却效果好,不影响周围环境。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风机的工作数量及使用变频器达到控制温度降低的速度。
3、本实用新型中风机保温罩盖板实现自动开启关闭以满足风机的正常工作与保温。
4、本实用新型采用人工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可满足各种需求下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进风风机、2为出风风机、3为循环风机、4为温度传感器、5为保温罩、6为救生舱、7为恒温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风冷式冷却系统,包括进风风机1、出风风机2和恒温室7,恒温室7的顶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所述每个进风口上均设置有进风风机1,恒温室7的两侧对称开有多个出风口,所述每个出风口上均设置有出风风机2,救生舱6设置在恒温室7内部。
所述恒温室7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循环风机3。
所述恒温室8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4。
所述进风风机1和出风风机2位于恒温室7外的部分上均套装有保温罩5,所述保温罩5上设置有可打开的盖板。
所述进风风机1和出风风机2均为大功率轴流式风机。
本实用新型中电控系统安装在外部的电气控制柜内,保温罩5罩在进风风机1和出风风机2的外侧,用于保温与防护风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风动冷却方式,利用进风风机1和出风风机2实现内外空气交换,将内部高温空气排走同时吸进外部的冷空气,实现降温。外部操作人员通过电控系统控制整个冷却系统的工作,同时通过控制电控系统来控制进风的风量来控制温度的变化速度。
本实用新型中进风风机1用于吸进外界的冷空气,主要采用大功率的轴流式风机,需要进风的时候通过电控系统控制风机的开关来控制风机的工作。出风风机用于将恒温室7内的高温空气排到外界环境中,也主要采用大功率的轴流式风机,需要排风的时候通过电控系统控制风机的开关来控制风机的工作。循环风机3主要用于恒温室7内的空气循环,主要采用小功率的风机,均匀布置在恒温室7内,利用空气内部的循环,促使内部空气温度偏差在一定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34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埋式光纤连接装置
- 下一篇:适应潮位变化的波浪能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