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4614.1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9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玲;何丽君;倪建华;林勇军;翁挺;郑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12 | 分类号: | E05B65/12;E05B17/00;E05B1/00;E05B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鹏松;谭祐祥 |
地址: | 201203 中国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尤其涉及车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和公共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目前汽车车门上锁/解锁工作多是由遥控钥匙来实现,但是在遥控钥匙或者车辆无电的情况下,就必须有其他系统来满足车门上锁/解锁工作,这一工作通常是通过操作车门锁芯零件来实现,所以汽车驾驶侧侧门都设计有一只门锁芯零件,以提供机械式的上锁/解锁车门锁。如图1所示,车门锁芯是通过外把手一起固定到车门上。但是,由于外把手零件是塑料件,导致锁芯固定强度不足,在用螺丝刀等工具敲入车门锁芯强行转动锁芯可以将锁芯和外把手一起从车门钣金上拆除,进而能够触及到锁芯开启连杆而解除保险打开车门,进行偷窃。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防止锁芯及车门外把手被撬开。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锁,其包括安装在车门板上的锁芯及车门外把手,所述车门外把手具有门外部分和门内部分,所述车门板具有长形通孔,所述门内部分通过所述通孔装入所述车门板的内侧,所述门外部分抵靠所述车门板的外侧面,所述锁芯的正面具有锁孔,所述锁孔通过所述通孔暴露向所述车门板外,所述车门锁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越过所述通孔地支撑在所述车门板的内侧面的所述通孔两侧,所述锁芯及所述车门外把手固定到所述支撑板。
在上述的车门锁中,可选地,所述车门锁还包括焊接到所述车门板的导轨,所述锁芯固定到所述导轨。
在上述的车门锁中,可选地,所述导轨为玻璃延长导轨,所述锁芯的侧面固定到所述导轨。
在上述的车门锁中,可选地,所述锁芯的侧面设置侧螺纹孔,所述锁芯被拧入所述侧螺纹孔的螺栓固定到所述导轨。
在上述的车门锁中,可选地,所述车门外把手设置第一把手螺纹孔,所述支撑板设置贯通的支撑板固定孔,所述锁芯设置贯通的锁芯固定孔,将螺栓通过所述支撑板固定孔及所述锁芯固定孔拧入所述第一把手螺纹孔而固定。
在上述的车门锁中,可选地,所述车门外把手设置第二把手螺纹孔,所述车门板设置贯通的门板固定孔,将螺栓通过所述门板固定孔拧入所述第二把手螺纹孔而固定到所述车门板。
在上述的车门锁中,可选地,所述锁芯设置平行所述车门板延伸的固定板,所述锁芯固定孔贯通所述固定板。
在上述的车门锁中,可选地,所述车门外把手包括塑料材料。
在上述的车门锁中,可选地,所述车门板及所述支撑板均包括金属材料。
在上述的车门锁中,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分别支撑在所述车门板内侧面的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相对于所述车门板悬空地延伸连接部,所述锁芯及所述车门外把手固定到所述支撑板的所述连接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锁解决了现有的锁芯仅仅与车门外把手连接装配到车门上而易被撬开的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锁在满足基本机械上锁/解锁功能需求的同时,其结构更加牢固,使得锁芯更加牢靠地固定在车门板上,能够有效防止锁芯及车门外把手被小偷撬开而打开车门进行偷窃。因此具有良好的安全防盗性,有效加强了汽车的安全问题。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阅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同样的参考附图标记始终指代视图中同样的元件。其中:
图1显示现有的车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图2所示的车门锁的主要零件爆炸图;
图4显示图2所示的车门锁的锁芯与支撑板的装配时的示意图;及
图5显示图2所示的车门锁的锁芯与导轨的装配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4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