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数字微镜阵列全谱原子荧光光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3926.0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1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邓丽娜;刘明春;赵小刚;刘清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锐光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字 阵列 原子 荧光 光谱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微镜阵列全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属于光谱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原子荧光光度计(光谱仪)作为一种高灵敏的毒性重金属元素检测设备,目前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临床检验等多个行业被广泛应用。原子荧光的工作原理是:酸化过的样品溶液中的砷(As)、铅(Pb)、锑(Sb)、汞(Hg)等元素与还原剂反应,在氢化物发生系统中生成氢化物,过量氢气和气态氢化物与载气混合,进入原子化器,在特制点火装置的作用下形成火焰,使待测元素原子化。待测元素的激发光源(一般为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通过聚焦,激发氩氢焰中待测物原子,得到的荧光信号被光电倍增管接收,然后经电路放大、解调,计算机数据处理得到测量结果。
现有原子荧光仪器都为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仪,测量被测样品的原子荧光总量,具有信号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多道同时测定等优势,但由于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仪光学系统存在光谱干扰问题,使得有些元素无法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非色散原子荧光仪器光学系统存在光谱干扰问题,使得有些元素无法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微镜阵列全谱原子荧光光谱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数字微镜阵列全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包括:色散原子荧光检测系统和非色散原子荧光检测系统,所述色散原子荧光检测系统包括激发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三光学系统,以原子化器为中心,激发光源和单色器分别与原子化器相对应,激发光源和原子化器之间的光路上设有第一光学系统,原子化器和单色器之间的光路上设有第三光学系统。所述激发光源经第一光学系统聚焦到原子化器上,被激发原子荧光经第三光学系统聚焦到单色器。所述非色散原子荧光检测系统包括激发光源、原子化器、检测器、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以原子化器为中心,激发光源和检测器分别与原子化器相对应,激发光源和原子化器之间的光路上设有第一光学系统,原子化器和检测器之间的光路上设有第二光学系统;所述激发光源经第一光学系统聚焦到原子化器上,被激发原子荧光经第二光学系统聚焦被检测器接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基于数字微镜阵列全谱原子荧光光谱仪保留了非色散原子荧光检测系统,在被测样品无光谱干扰情况下发挥其高灵敏度优势,加入目前原子荧光所使用的多种原子荧光灯,可同时测量多种有害重金属元素。本实用新型色散原子荧光检测系统采用全反射的单色器,通过数字微镜技术测量不同元素谱线实现全谱功能,彻底解决目前原子荧光无法克服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现原子荧光信号的全谱、多通量、多信息快速检测,提升了原子荧光技术的科学性,提高了原子荧光技术的可靠程度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数字微镜阵列全谱原子荧光光谱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数字微镜阵列全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单色器光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基于数字微镜阵列全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包括:色散原子荧光检测系统和非色散原子荧光检测系统,所述色散原子荧光检测系统包括激发光源1、原子化器2、单色器4、第一光学系统5和第三光学系统7,以原子化器2为中心,激发光源1和单色器4分别与原子化器2相对应,激发光源1和原子化器2之间的光路上设有第一光学系统5,原子化器2和单色器4之间的光路上设有第三光学系统7;所述激发光源1经第一光学系统5聚焦到原子化器2上,被激发原子荧光经第三光学系统7聚焦到单色器4。所述非色散原子荧光检测系统包括激发光源1、原子化器2、检测器3、第一光学系统5和第二光学系统6,以原子化器2为中心,激发光源1和检测器3分别与原子化器2相对应,激发光源1和原子化器2之间的光路上设有第一光学系统5,原子化器2和检测器3之间的光路上设有第二光学系统6;所述激发光源1经第一光学系统5聚焦到原子化器2上,被激发原子荧光经第二光学系统6聚焦被检测器3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锐光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锐光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3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