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鱼缸油膜打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2359.7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3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驾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9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鱼缸 油膜 打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缸油膜打散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鱼缸油膜打散装置。
背景技术
用鱼缸进行水中动植物养殖过程中,因排泄物及饲料、肥料的添加会导致水体中油膜产生,凝结在一起浮于水面,阻隔水体与空气的气体交换,从而致水中含氧量降低,影响鱼缸内动植物的正常生活和生长。目前市场上的油膜去除装置主要通过与外置过滤器相连或用沉水泵将水体油膜及灰尘吸附到滤棉上,达到去除油膜的目的,其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不具有增氧功能,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鱼缸油膜打散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鱼缸油膜打散装置,包括壳体、导气管、曝气石、吸盘,壳体上部为半球形、下部为圆筒形,壳体的半球形顶部带有导气管通道,通道上设有螺纹,导气管通过螺纹固定在壳体内,导气管下端通过塑料软管连接曝气石,过水栅格环形排列于壳体下部的圆筒形结构上紧挨壳体的半球形部分,壳体通过吸盘垂直固定在鱼缸壁上。
如上所述的壳体为透明有机玻璃。
如上所述的导气管为中段有外螺纹结构的塑料直管。
如上所述的过水栅格为壳体上的过水通道,沿壳体中心轴环形排列于壳体上。
如上所述的壳体、导气管、曝气石同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生产成本低;采用上述结构放入鱼缸中能在有效打散鱼缸中油膜的同时增加水体的含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垂直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水栅格平行切面图。
图中:1、壳体;2、过水栅格;3、曝气石;4、吸盘;5、导气管;6、外螺纹;7、内螺纹;8、塑料软管。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鱼缸油膜打散装置,包括壳体1、导气管5、曝气石3、吸盘4,壳体1上部为半球形、下部为圆筒形,壳体1的半球形顶部带有导气管通道,通道上设有螺纹7,导气管5通过外螺纹7固定在壳体1内,导气管5下端通过塑料软管8连接有曝气石3,过水栅格2环形排列于壳体1下部的圆筒形结构上紧挨壳体1的半球形部分,壳体1通过吸盘4,垂直固定在鱼缸壁上。使用时,缸内循环水体的水面必须处于过水栅格2之间,导气管5喷出的空气(正常使用时,导气管5上端用软管连接气泵),经曝气石气体细化后,形成的小水泡在水面与空气的交界点破碎,将从过水栅格2流入壳体的油膜打散,再经由另一端过水栅格2带出装置。循环往复,在不断打散经过其中的水面油膜的同时,增加水体含氧量,达到去除水体油膜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驾,未经王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23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压机锻压旋转台
- 下一篇:晶体管自动成型及收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