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车用挂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1498.8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1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创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 | 分类号: | B66C1/34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车 挂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机械,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吊车用挂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吊车上需要使用挂钩来挂取货物,现有的挂钩都是单滑轮支撑设计,这种设计的平衡性较差,特别是在有外力冲击的时候。另外,这个单滑轮设计的可靠性也仍需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吊车用挂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吊车用挂钩装置,包含吊钩,所述的吊钩通过一连接装置与第一滑轮部和第二滑轮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滑轮部和第二滑轮部分别包含一内挡板、套管、滑轮盘、外挡板和锁定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连接装置包含主轴,所述的主轴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的主轴下方设有一护罩、转动部和支撑部,所述的支撑部包含位于其中心的通孔和位于所述的通孔两侧的相对设置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的第一突出部上套接有一第一转动圈,所述的第二突出部上套接有一第二转动圈,所述的吊钩贯穿所述的通孔并与所述的转动部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转动部包含一限位挡片、一转动主体和一轴承,所述的轴承卡合在所述的转动主体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限位挡片为弹性橡胶制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吊车用挂钩装置利用第一滑轮部和第二滑轮部的双滑轮设计,能大大提高挂钩的平衡性,进一步可以了整个挂钩的可靠性,另外,由于采用独立的转动部和支撑部,挂钩能在实现全方位的旋转,提高了挂钩的灵活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吊车用挂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吊车用挂钩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吊车用挂钩装置的进一步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吊车用挂钩装置的转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吊车用挂钩装置的转动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
1、吊车用挂钩装置;2、第一滑轮部;3、第二滑轮部;
31、内挡板;32、套管;33、滑轮盘;
34、外挡板;35、锁定盘;4、吊钩;
5、连接装置;51、主轴;521、第一固定板;
522、第二固定板;53、护罩;54、转动部;
541、限位挡片;542、转动主体;543、轴承;
55、支撑部;550、通孔;551、第一突出部;
552、第二突出部;553、第一转动圈;554、第二转动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车用挂钩装置。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吊车用挂钩装置1,包含吊钩4,该吊钩4通过一连接装置5与第一滑轮部2和第二滑轮部3相连接,该第一滑轮部2和第二滑轮部3分别包含一内挡板31、套管32、滑轮盘33、外挡板34和锁定盘35。
该连接装置5包含主轴51,该主轴51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板521和第二固定板522,该主轴51下方设有一护罩53、转动部54和支撑部55,该支撑部55包含位于其中心的通孔550和位于该通孔550两侧的相对设置的第一突出部551和第二突出部552,该第一突出部551上套接有一第一转动圈553,该第二突出部552上套接有一第二转动圈554,该吊钩4贯穿该通孔550并与该转动部54可转动地连接。
该转动部54包含一限位挡片541、一转动主体542和一轴承543,该轴承543卡合在该转动主体542的下方。
该限位挡片541为弹性橡胶制成。
该实用新型的吊车用挂钩装置利用第一滑轮部和第二滑轮部的双滑轮设计,能大大提高挂钩的平衡性,进一步可以了整个挂钩的可靠性,另外,由于采用独立的转动部和支撑部,挂钩能在实现全方位的旋转,提高了挂钩的灵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创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创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14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簧支架、减振器及汽车
- 下一篇:前下摆臂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