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接插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3965.2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2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阳应奎;金国庆;肖伟;陈坡;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02;H01R13/502;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插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插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压接插件。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电机用高压接插件是大电流传输的桥梁,是电机系统最为重要的零件之一。目前,电机上运用的高压接插件种类繁多,结构差异较大,总体上来说,通常用的是单线连接,高压电缆通过压接端子后,在电机接线盒内用螺栓装配,这种结构形式缺点是装配空间有限导致装配困难。
因此,如何降低高压接插件的装配难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接插件,以降低高压接插件的装配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接插件,包括:
绝缘体总成;
设置于所述绝缘体总成一侧的高压端子;
设置于所述绝缘体总成另一侧,与所述高压端子电连接的高压插孔;
通过注塑方式设置于所述绝缘体总成上的互锁结构;
注塑体,所述高压插孔和所述高压端子均设置于所述注塑体上,所述注塑体通过一体结构的塑料卡扣卡入绝缘体总成中。
优选地,在上述高压接插件中,所述互锁结构包括传输互锁信号的两颗铜导电端子,所述两颗铜导电端子通过注塑方式将其注塑到所述绝缘体总成上。
优选地,在上述高压接插件中,所述注塑体上设置有用于增加相邻两高压端子间电气间隙的绝缘筋。
优选地,在上述高压接插件中,所述绝缘体总成上还设置定位台和绝缘体总成卡口。
在上述高压接插件中,所述定位台设置于所述绝缘体总成的端面处,所述绝缘体总成卡口设置于所述绝缘体总成的侧面。
优选地,在上述高压接插件中,所述高压端子为H65Y黄铜管。
优选地,在上述高压接插件中,所述高压端子为三个。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接插件,可将高压端子插入电机接线盒内,然后将线缆高压端子插入高压接插件的高压插孔内,从而实现大电流的传输。本实用新型降低了高压接插件的装配难度,具有安装方便、通用性高、体积小、成本较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接插件的侧视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接插件,以降低高压接插件的装配难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接插件的侧视图,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接插件,包括绝缘体总成1、高压端子6、高压插孔8、注塑体5和互锁结构3。
其中,绝缘体总成1是电机用接插件主体,起到绝缘及与对配接插件对插的功能。高压端子6设置于绝缘体总成1的一侧,用于插入电机接线盒内,高压插孔8设置于绝缘体总成1另一侧,与高压端子6电连接,高压插孔8用于外部电缆设备插配。互锁结构3通过注塑方式设置于绝缘体总成1上。
高压插孔8和所述高压端子6均设置于所述注塑体5上,所述注塑体5通过一体结构的塑料卡扣32和塑料卡扣33卡入绝缘体总成1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接插件,可将高压端子插入电机接线盒内,然后将线缆高压端子插入高压接插件的高压插孔内,从而实现大电流的传输。本实用新型降低了高压接插件的装配难度,具有安装方便、通用性高、体积小、成本较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3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外接线束连接器
- 下一篇:长距离张力防脱型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