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电磁炉及其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9687.5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3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丘守庆;许申生;谢荣华;李鹏;陈劲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鑫汇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08 | 分类号: | F24C15/08;F24C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汇力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57 | 代理人: | 王锁林;李保明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电磁炉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尤其涉及超薄电磁炉以及电磁炉的底壳。
背景技术
电磁炉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在用电磁炉进行煲汤、涮火锅、煮粥、烧水等烹饪工序时,若锅中的汤水溢出,会沿炉体流下,进而从底壳的进风部进入底壳内,一旦接触电路,则会引起炸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炉底壳,该电磁炉底壳能够有效防止从炉面流下的水进入底壳内。
本实用新型电磁炉底壳包括底板和设置于该底板的进风部,所述进风部设置复数个向下的导水柱。
优选地,所述进风部靠近该底壳的左侧板或右侧板,对应在该左侧板或右侧板与该底板的邻界处设置月牙形挡水筋,该月牙形挡水筋的凹弧面朝向所述进风部的外沿。
优选地,所述复数个导水柱按环形设置在所述进风部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复数个导水柱包围在所述进风部的周围。
优选地,所述底壳呈盘形,底壳的后侧板设置出风口,所述底壳内底板的中部设置一个向上的能够容纳线圈盘的风筒,风筒与底壳的后侧板之间设置电路板安装槽,风筒与底壳的左侧板或右侧板之间设置散热器安装槽,所述进风部位于该散热器安装槽前侧,所述风筒上靠近该进风部处设置过风缺口,从所述风筒的前侧部到所述进风部的前侧再到所述散热器安装槽的外侧部设置一个挡风板。
优选地,所述挡风板的一部分与所述风筒的一部分重合,档风板和风筒的组合呈倾斜的9字形。
优选地,所述风筒与线圈盘相适配,风筒的侧部设置装配缺口且于该风筒外面靠近该装配缺口处设置线圈盘安装机构。
优选地,所述风筒的高度小于所述挡风板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挡风板的高度与所述底壳的侧板的高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超薄电磁炉,包括线圈盘、微晶玻璃板、控制电路板和一个散热风扇,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电磁炉底壳,所述线圈盘和散热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风筒内和所述底壳内所述进风部处,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电路板安装槽内且其功率元件的散热器嵌于所述散热器安装槽内,所述微晶玻璃板安装于所述底壳的口部。
由于在进风部设置了向下的导水柱,当汤或水流向进风部时,被该导水柱导向台面,从而能够防止汤水通过进风部进入底壳内,能够避免因底壳进水而导致的炸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电磁炉底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后视图;
图3为其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采用图1所示电磁炉底壳的一种超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4示出了一种超薄电磁炉底壳的结构。如图1-4所示,本超薄电磁炉底壳1包括底板1a、后侧板1b、左侧板1c、前侧板1g和右侧板1i,整体呈盘形。后侧板1b、左侧板1c、前侧板1g和右侧板1i与底板1a的临界处通过弧形面过度,底板1a设置进风部1f,后侧板1b设置出风口1b1,左侧板1c的近后端处设置出风口1c1,右侧板1i的近后端处设置出风口1i1。底壳1内底板1a的中部设置一个向上的能够容纳线圈盘的风筒1k,风筒1k与底壳1的后侧板1b之间设置电路板安装槽1l,风筒1k与底壳1的左侧板1c之间设置散热器安装槽1d,进风部1f位于散热器安装槽1d前侧,风筒1k上靠近进风部1f处设置过风缺口1e,从风筒1k的前侧部到进风部1f的前侧再到散热器安装槽1d的外侧部(在图1中为左侧板1c)设置一个挡风板1h。
进风部1f设置复数个向下的导水柱1n。当汤或水流到进风部1f时,会顺着导水柱1n流向台面,从而能够防止汤水通过进风部1f流入底壳1内,从而能够避免因底壳1进水导致的炸机。
本实施例中,进风部1f靠近底壳1的左侧板1c,为了能更加有效地防止炉面流下的汤水经进风部1f进入底壳1内,进一步还在左侧板1c与底板1a的邻界处设置月牙形挡水筋1m,该月牙形挡水筋1m的凹弧面朝向进风部1f的外沿。这样当汤水沿左侧板1c流向进风部1f时,被月牙形挡水筋1m挡开,避免通过进风部1f流入底壳1内,而从底壳1其它侧板流下的汤水,由于距进风部1f较远,并不容易通过进风部1f流入底壳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鑫汇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鑫汇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96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柔性控制和连接电缆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扁平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