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包裹式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1212.1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3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春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0R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111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包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外包裹式气囊。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大,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地面道路越来越拥挤,地面交通已经变的十分拥挤,堵车已经是司空见惯现象。同时随着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地面交通往往中断。作为未来解决交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垂直起降能在空中长时间悬停的飞行汽车必然是未来汽车发展演化的一个大的趋势。目前已经有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比如专利申请号201110281430.1公开了一种贯流式空气悬浮平台,可以作为飞行汽车或者飞行器的基础装置。但是车辆或者飞行器在空中遇到突发故障或者意外时,容易坠落地面,或者遇到降落伞发生故障未能及时打开的情况,容易使车辆或飞行器造成坠毁,造成人员伤亡,普通的汽车气囊不能满足空中汽车或飞行装置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包裹式气囊。
一种外包裹式气囊,其特征在于在车身的外周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气囊,所述气囊与车体内部的控制模块和传感器连接。
所述的外包裹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是蜂窝状的。
所述的外包裹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气体发生器内部设置有充气剂和点火器,点火器与传感器连接,传感器连接控制模块。
所述的外包裹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电源和指示灯。
所述的外包裹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防护碰撞传感器、中央碰撞传感器、左前碰撞传感器和右前碰撞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裹式气囊,可以在车辆或飞行器在空中遇到危险时及时打开包裹整个车身,减轻车身下坠产生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乘员的安全,适用于各种飞行车辆或者飞行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裹式气囊安装在车身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裹式气囊的工作原理模块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裹式气囊的弹开状态示意图;
图中,1—指示灯;2—电源;3—控制模块;4—碰撞信号; 5—防护碰撞传感器;6—点火器;7—充气剂 ;8—气囊;9—气体发生器;10—中央碰撞传感器;11—左前碰撞传感器;12—右前碰撞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包裹式气囊,在车顶和车底各设置有3个蜂窝状的气囊8,气囊8与气体发生器9连接,气体发生器9内部设置有充气剂7和点火器6,点火器6与传感器连接,传感器连接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分别连接电源2和指示灯1,传感器包括防护碰撞传感器5、中央碰撞传感器10、左前碰撞传感器11和右前碰撞传感器12。车辆在空中遇到危险,在主降落伞减速降落接近地面,或者主降落伞因为故障未能及时打开的情况下,控制模块3读取各个传感器信号,判断接近地面的速度,在离地一定高度时及时打开车身外围的全部气囊,形成蜂窝一样的气囊群包裹整个车身,减轻车身下坠产生的冲击,尽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春,未经陈晓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1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