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屏无声鼠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7834.9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9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邵明明;苏婷婷;金言;梁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明明;苏婷婷;金言;梁旭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2 湖南省长沙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声 鼠标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鼠标,尤其涉及一种触屏无声鼠标。
背景技术
鼠标,是GUI电脑操作系统中最简单,最常见的电脑基本输入设备。当今市场上的鼠标大多是以微动开关为左右键触点的鼠标,其工作原理是: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如按钮、按销、杠杆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并将能量积聚到临界点后,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常开触头)与定触点(常闭触头)快速撞击或断开(产生“嘀嗒”声的原因)。当传动元件上的作用力移去后,动作簧片产生反向动作力。当传动元件反向行程达到簧片的动作临界点后,瞬时完成反向动作。然而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比较短,而且当手指按下左右键时会产生“嘀嗒”的按键声,在安静的办公室或夜晚极易影响身边人的工作与休息,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与尴尬,严重时可能引起彼此之间的矛盾。
针对目前有声鼠标点击时产生“嘀嗒”的不足,也有一些新型鼠标——无声鼠标的创新产品。如专利号为CN200720021781.8的中国专利《一种无声鼠标》,其特征在于,去掉鼠标上的轻触开关,在按键下部设置金属片,通过金属片接触相应的焊接脚来实现电路的导通或断开,以产生按键的动作信息。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是金属片与焊接脚时间长容易磨损,造成接触不良,影响鼠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的不足,提供一种经济耐用的无声鼠标,通过触屏来实现机械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克服现有鼠标存在按键噪音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触屏无声鼠标,包括壳体、光电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器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对应于原有机械按键的位置设有触屏,所述控制电路上相应设有触屏信号处理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鼠标通过USB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触屏来实现机械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从而避免了机械按键发出的噪音。当鼠标处于工作状态时,操作者只需要轻触触屏,使其产生一个微小形变,该形变在触屏中产生电压信号,实现鼠标的点击控制,另外,由于触屏与鼠标外壳融为一体,可以提高鼠标的防尘防水功能。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安静、耐用、防尘防水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触屏无声鼠标,包括壳体1、光电模块2、数字信号处理器3及控制电路4。所述壳体1上对应于原有机械按键的位置设有触屏5,所述控制电路4上相应设有触屏信号处理电路40。所述触屏5的大小满足绝大多数人手指自然伸曲时的有效碰触。所述鼠标通过USB数据线6与计算机连接。
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触屏5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电极化现象,在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撤去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此产生电脉冲控制信号,此信号经触屏信号处理电路40处理。当操作者移动鼠标时,由光电模块2、数字信号处理器3及控制电路4进行信号的采集与分析,以识别鼠标移动的方向;当操作者触摸触屏5时,由于机械形变而在触屏5产生电压信号,信号由控制电路4中的触屏信号处理电路40处理,再传输给计算机以完成相应的操作。触屏5压下形变后松手就快速返回原来状态,从而达到鼠标左右键点击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触屏来实现机械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消除了普通鼠标按键的“滴答”声,并带给用户一种新的操作感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以上所揭示的内容,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所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所能达成的效果等效或均等的内容,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完成的简易修改、修饰、改良或变化,都应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主张的专利权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明明;苏婷婷;金言;梁旭,未经邵明明;苏婷婷;金言;梁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78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