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的复合材料扰流板舵面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6708.1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4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高佳;俞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9/00 | 分类号: | B64C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复合材料 扰流板舵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的飞机扰流板舵面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飞机扰流板通常设置于机翼上表面,通过其开启与闭合调整机翼上表面的气流形式;扰流板是由舵面和舵面与机翼相连接的操纵、悬挂接头构成。通常的复合材料扰流板舵面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截面为梯形的蜂窝芯7和与蜂窝芯7低端连接的楔形的尾缘条5、蜂窝芯7高端凹槽处起封严作用的封严挡块6、与蜂窝芯7高端侧面连接的梁3以及蜂窝芯7两侧连接的Z字型或槽型端肋4构成楔形夹板,楔形夹板的上下两面由平板状上蒙皮1和平板状下蒙皮2封严。由于端肋4的Z字型或槽型结构导致低端处的高度不能制成很低,故此必须通过楔形的尾缘条5对蜂窝芯7进行封堵,导致整个扰流板舵面成型过程中需连接配合的面较多,装配工艺性复杂,产品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整个扰流板舵面成型过程中需连接配合的面,改善装配的工艺性,提高扰流板舵面成型的稳定性,特披露一种改进的复合材料扰流板舵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改进复合材料扰流板舵面的结构如图2所示,取消通常扰流板舵面结构中的Z字型或槽型端肋4和尾缘条5,相应地将平板状下蒙皮2改为两侧带有向上斜收侧板的下壁板8,将截面为梯形的蜂窝芯7改为截面为三角形、两侧为与向上斜收侧板的下壁板8的侧板相匹配的蜂窝芯9;蜂窝芯7的梯形截面改为三角形的截面恰好可以弥补取消尾缘条5的空间,下蒙皮2增加的侧板和与其相应的蜂窝芯7两侧的改进将弥补取消Z字型或槽型端肋4的空间,蜂窝芯9高端连接的梁3和封严挡块6保持与通常扰流板舵面结构中的一致,封严挡块6将蜂窝芯9高端的凹槽封严,封严挡块6的下表面与壁板8结合,两根梁3的一侧端面与下壁板8的侧板结合、梁3腹板面与蜂窝芯9的高端侧面以及封严挡块6结合,两根梁3下表面与下壁板8结合,最后由上蒙皮1在舵面的低端和两侧分别与壁板8的尾缘和侧板直接结合,在舵面的高端处分别与梁3和封严挡块6的上表面直接结合。故此,整个扰流板舵面成型过程中需装配的零件数由九个减少为六个,达到了减少零件连接配合的面,改善装配的工艺性,提高扰流板舵面成型稳定性的目的。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达到了减少零件连接配合的面,改善了装配的工艺性,提高了扰流板舵面成型的稳定性以及装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通常的复合材料扰流板舵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复合材料扰流板舵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某型飞机扰流板的舵面已采用了本发明的结构形式。上蒙皮1、下壁板8、梁3均采用高温固化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芯9采用纸蜂窝芯材,封严挡块6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上蒙皮1表面为气动外形面,下壁板8两侧所带的向上斜收的侧板与底面所成角度为120°;上蒙皮1与下壁板8的连接处采用高温固化环氧胶直接贴合,两侧贴合宽度为30mm,贴合处厚度为3.5mm;尾缘处贴合宽度为33mm,贴合处厚度为3mm;上蒙皮1、下壁板8与蜂窝芯9、挡块6、两根梁3的上下表面之间均采用高温固化环氧胶贴合;蜂窝芯9高端与挡块6、梁3腹板面之间使用高温发泡胶进行粘接并对粘接面上的蜂窝芯格进行填充。
由于整个扰流板舵面成型过程中需装配的零件数由九个减少为六个,减少了零件连接配合面,提高了装配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6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设备用接水盘组件
- 下一篇:用于激光湿切系统中的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