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可吸收细胞载体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3727.9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9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可;朱清毅;石德莉;石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可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A61L31/16;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输卵管 不孕 吸收 细胞 载体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可吸收细胞载体支架,属于医疗药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支架与细胞治疗药物复合的医疗药具。
背景技术
输卵管性不孕约占不孕妇女的25%~50%,是造成妇女不孕最主要的原因,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殖健康问题。造成输卵管性不孕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机械性梗阻:由于炎症等原因形成粘连和瘢痕从而造成输卵管管腔的狭窄和阻塞。输卵管周围粘连、管腔扭曲也可造成输卵管的梗阻或不畅,影响配子和受精卵的运输引起不孕。二是功能性因素: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破坏,分泌功能缺失,造成输卵管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了精子获能、精卵结合、早期胚胎发育和胚胎着床等的正常进行造成不孕。输卵管粘膜上皮的破坏导致纤毛细胞受损影响纤毛摆动,从而影响配子的输送导致不孕。
临床上通常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等方法解除输卵管的梗阻,从而希望治疗输卵管性不孕。虽术后短期内复通率最高可达90%左右,但术后1年输卵管再阻塞率高达61.25%~71.05%,同时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这是由于手术治疗在解除梗阻的同时会对输卵管造成新的创伤,术后的粘连和疤痕使输卵管再次梗阻或狭窄。更重要的是,输卵管性不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仅仅解除了输卵管梗阻,对输卵管内膜细胞损害造成的内环境改变和其他输卵管功能的损害毫无帮助,手术引起的再次创伤还会进一步加重输卵管功能的损害,因此难以有效提高术后的受孕率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另一途径是试管婴儿,系将女方的卵子经由B超引导下取出,在实验室中模仿输卵管条件下培养,与男方的精子体外受精,跳过输卵管环节将培养后的胚胎直接植入子宫。但目前的医疗技术还无法完全模仿输卵管的生理功能,同时试管婴儿也带来很多问题,如使多胎妊娠发生率增高,对输卵管不全阻塞者有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辅助生育技术所涉及的敏感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日渐突出。同时试管婴儿对技术的要求高,治疗费用昂贵,在我国广大基层医院难以广泛开展。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技术,能够解除输卵管的梗阻保持其通畅,并有助于恢复和保持正常输卵管的功能是临床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可降解吸收输卵管防粘连支架的报道,恢复输卵管功能的治疗还基本属于空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可吸收细胞载体支架,属于医疗药具,主要构造为双层孔隙结构的多孔支架,外层复合了输卵管粘膜上皮成体干细胞作为治疗药剂,通过显微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植入输卵管内腔,防止管腔再狭窄,又可以作为生物屏障有效预防术后粘连,在完成治疗后自行降解,同时复合输卵管粘膜上皮成体干细胞,修复受损的输卵管内膜,恢复输卵管的功能,是治疗输卵管不孕的一个创新性疗法,适宜临床使用,为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带来突破,有着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可降解吸收的与细胞相容性和免疫原性的材料,通过涂层结合冷冻干燥的工艺制备一种具有双层孔隙结构的多孔支架,内表面为微孔低孔隙率膜层,外表面为大孔多孔状结构层,低孔隙率的内表面可以保证管状支架的通透性,防止细胞长入阻塞管腔,多孔状的外表面作为细胞、药物的载体,具有一定的柔韧性,降低了对输卵管内壁的刺激。
采用分离培养、鉴定、体外培养扩增受体输卵管粘膜上皮成体干细胞作为治疗药剂的种子细胞,复合在可吸收双层结构管状多孔支架外层,治疗时植入输卵管后,复合在支架上的输卵管粘膜上皮成体干细胞,在输卵管内膜生理环境中自行生长发育成熟,修复受损的输卵管内膜,重建了输卵管粘膜上皮,从而恢复输卵管的内环境和纤毛的功能,恢复输卵管的功能。
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可吸收细胞载体支架在完成治疗功能后自行降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可吸收细胞载体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1中:1、低孔隙率内层 2、大孔隙率外层 3、细胞载体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组成实现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选择聚乳酸、壳聚糖和明胶等与细胞相容性和免疫原性好的材料来制作可吸收输卵管用细胞载体支架3。
先采用涂覆成型技术,用聚乳酸溶液制备低孔隙率内层1,然后应用壳聚糖或明胶溶液浇注,经冷冻干燥制备大孔隙率外层2,采用专用复合模具,制备出具有双层孔隙结构的多孔细胞载体支架3。
应用流式细胞仪等从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中分离出成体干细胞,通过体外培养扩增作为种子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可,未经李大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37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酸菌培养基
- 下一篇:超连续谱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