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8973.5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4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K10/48 | 分类号: | A47K10/48;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光控 自动 干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属于电热烘干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光控自动干手器多采用发射——接收光电对管的方式。当有人手或物体接近自动干手器透光窗时,发射光电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经人手或物体反射到接收光电管,接收光电管接收到反射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整形,提取人体出接近的信号,经过驱动电路控制大功率可控硅动作,给发热元件和风扇提供电源。提供给光电发射管的电源常见的通常有两种:一种采用直流电源给发热元件和风扇供电,这种方式电路简单,成本低,但对干扰光源会产生误动作,强光下完全失控,工作可靠性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还有一种用调制后的高频电源组发热元件和风扇供电,光电接收管接收到调制后的信号进一步进行解码,提取人体接近信号,有效地排除了干扰光源带来的问题,但电路复杂、成本高、体积大,安装位置受限制,给应用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防止其它光源的干扰,简化电路,体积小,能降低成本的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包括罩壳和与罩壳连接的底座,罩壳内安装有发热元件、风扇以及控制电路,风扇位于发热元件上部,底座位于发热元件的下部设有出风口,底座或罩壳上设有用于红外线接发收的透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电路、比较电路以及放大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接在外接电源相线的降压电路以及信号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降压电路包括并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由电阻R3与发射光电管D2串接构成信号接收电路接在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零线之间,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DB、电阻R2、稳压管D1和电容C2、C3,整流桥DB的输入端接在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零线之间,整流桥DB的输出端经电阻R2接稳压管D1与电容C2及C3的并联支路;所述的比较电路包括接收光电管D3、电容C4及电阻R6、R7和放大器IC1-1,接收光电管D3与电阻R4的串联支路、电阻R6与R7的串联支路以及放大器IC1-1分别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接收光电管D3经电容C4接放大器IC1-1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6与R7的结点接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的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8、R10、R11、R12以及二极管D4和放大器IC1-2,放大器IC1-1的输出端经串接的电阻R8和二极管D4接放大器IC1-2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10与R11接电源正负极之间且其结点接放大器IC1-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2接在放大器IC1-2的正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3和双向可控硅T1,放大器IC1-2输出端通过电阻R13接双向可控硅T1的控制脚3,双向可控硅T1引出脚1接电源负极,双向可控硅T1的引出脚2经发热元件RT1与外部电源相线连接,且风扇电机M与发热元 件RT1并联。
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电源电路采用降压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可直接采用220V、50Hz的交流电,经降压电路后分别给信号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提高工作电源,一路使发射光电管正常工作,另一路经整流电路的整流、滤波、稳压给器件提供直流电源,本实用新型利用发射光电管的单向导电性,使其只在交流50Hz电源的正半周导通发光,因此可直接采用50Hz脉动直流电源给发射光电管供电,接收光电管接收到50Hz的脉动红外光并转化成50Hz脉动电信号,通过比较电路以及放大电路将脉动电信号进行放大、平滑整形,再经驱动电路直接控制双向可控硅导通或截止状态,给发热元件和风扇电机提供电源,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电源变压器,结构合理,降低成本,减轻重量,同时由于电路工作是在准交流状态,缓慢变化的干扰光源虽经接收光电管接收,但可被电容C4隔绝,能有效防止其它光源的干扰,故可用50Hz电源替代调制-解调电路,电路得以简化,干手器体积小,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
其中:1-罩壳,2-底座,2-1-出风口,2-2-透光窗,3-发热元件,4-风扇,5-电路板,6-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89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隔离电动开关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纸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