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摩托车前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2607.9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9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平;刘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宗申·比亚乔佛山摩托车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B62K2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28051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摩托 车前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摩托车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前减震器广泛采用液压阻尼式结构,主要由套筒、前叉管、定位管及减震弹簧组成,前叉管下端位于套筒内与套筒滑动配合,定位管位于套筒内,其下端与套筒下端紧固连接,上端位于前叉管内与前叉管滑动配合,在套筒内装有液压油。该种结构前减震器具有较佳的减震性能,能较好满足摩托车行驶时的稳定舒适性要求,但该种减震器在套筒上端和前叉管连接处完全裸露,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污泥、尘沙、水等污物飞溅到前减震套筒上端与前叉管结合处从而进入前减震筒体与前叉管的配合间隙,长期与减震密封机构摩擦损耗使间隙逐渐变大,从而导致减震密封效果变差、油泄漏、减震性能下降并造成减震使用寿命大幅减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摩托车前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套筒、前叉管、定位管、减震弹簧,前叉管下端位于套筒内与套筒滑动配合,定位管位于套筒内,其下端与套筒下端紧固连接,上端位于前叉管内与前叉管滑动配合,减震弹簧安装在前叉管内位于定位管与前叉管之间,在套筒内装有液压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上端固定安装有一挡尘盖。
所述挡尘盖包括挡板和套管,挡板的下端与套管相连接,套管安装在套筒上。
在所述套管内壁上还设有一凸块,在套筒的上端设有一凹槽,凹槽与凸块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减震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通过设置挡尘盖,能够有效阻止污物进入前减震器套筒与前叉管之间的配合间隙,使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防止油泄漏,从而提高前减震器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挡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叙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套筒1、前叉管2、定位管和减震弹簧。前叉管2下端位于套筒1内与套筒1滑动配合。定位管位于套筒1内,其下端与套筒1下端紧固连接,上端位于前叉管2内与前叉管滑动配合,减震弹簧安装在前叉管2内且位于定位管与前叉管2之间,在套筒1内装有液压油,在套筒1上端固定安装有一挡尘盖3。
挡尘盖3包括挡板31和套管32,挡板31的下端与套管32相连接,在套管32的内壁上设有凸块33,在套筒1的上端设有一凹槽,安装时,凸块33与凹槽相配合,使挡尘盖3固定安装在套筒1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宗申·比亚乔佛山摩托车企业有限公司,未经宗申·比亚乔佛山摩托车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26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