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加电导通和自动检测的调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1034.8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1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祁峰;黄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电导 自动检测 调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电导通检测的调试设备,具体是一种自动加电导通和自动检测的调试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同类型调试设备针对产品的加电导通检测由开关、指示灯、外接电源组成的简单工具,手动操作完成。这种调试设备虽然测试简单,但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加电导通和自动检测的调试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加电导通和自动检测的调试设备,包括工控机模块和光耦合器,所述工控机模块与光耦合器相连接。
所述工控机模块包括工控机、工控机采集点、控制芯片、电缆总线及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光耦合器相连接,所述工控机及工控机采集点的总和分别通过电缆总线与控制芯片相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第三控制芯片和第四控制芯片,所述电缆总线包括工控机地址总线、采集总线、控制总线、输出总线、第一扩展后地址总线及第二扩展后地址总线,其中,所述工控机通过工控机地址总线与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分别通过第一扩展后地址总线和第二扩展后地址总线与第二控制芯片和第三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通过采集总线与工控机相连接,所述工控机通过控制总线与第三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第三控制芯片通过输出总线与第四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工控机采集点的总和与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为IC4515/4514,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和第四控制芯片均为IC244,所述第三控制芯片为IC75。
所述控制箱包括稳压电源、调试印制板、控制箱面板及控制箱后板,所述稳压电源与光耦合器相连接,所述调试印制板设置在控制箱面板和控制箱后板之间。
所述控制箱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及加电开关;所述控制箱后板设有电源插座、控制/采集插座。
所述工控机采用专用数据采集卡并使用LabView软件编程。软件提供操作界面,提供了全自动检测和单步手动检测的切换按钮。
所述光耦合器包括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其中,所述工控机模块发出的控制命令信号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光耦合器相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包括第一输出点和第二输出点,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点与电源正端、电源地或被测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被测电路相连接;所述电源和工控机模块的工控机采集点分别与第二光耦合器相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分别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光耦合器包括第一输入点和第二输入点,所述第一输入点和第二输入点分别连接被测电路的检测点。
所述电源的电压为+5V。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被测电路通电状态下的导通、断开、及测量点之间电压值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要点为:自动加电导通的控制电路;自动检测电路;I/O切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通用控制电路和通用采集电路,然后由工控机控制,实现自动检测、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加电、自动导通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检测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I/O切换电路原理图;
图中,1为第一电阻,2为第二电阻,3为第三电阻,4为第一光耦合器,5为第二光耦合器,6为电源,7为第一输出点,8为第二输出点,9为第一输入点,10为第二输入点,11为工控机地址总线,12为第一扩展后地址总线,13为第二扩展后地址总线,14为采集总线,15为控制总线,16为输出总线,17为工控机采集点,18为工控机采集点的总和,19为控制命令信号的总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工控机模块和光耦合器,其中,工控机模块与光耦合器相连接。
工控机模块包括工控机、工控机采集点17、控制芯片、电缆总线及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光耦合器相连接,所述工控机及工控机采集点17的总和分别通过电缆总线与控制芯片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未经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1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演示模型
- 下一篇:录波器故障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