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翻转精确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9852.4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2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石建伟;何长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帅玲 |
地址: | 44105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翻转 精确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大型工件上料后,需要翻转180°后再加工的自动翻转精确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减速器壳体与差速器壳体是车桥上的重要零部件,减速器壳体与差速器壳体的钻法兰连接孔工序内容基本一致,对工艺孔的要求比较严格,位置度公差都在0.2以内,加工时需转动工件。数控转台技术比较先进,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定位,应用范围很广泛,一般用于数控设备上,但是数控转台造价高,通常购置机床时并未配置。目前,减速器壳体及差速器壳体钻孔工序采用摇臂钻床和未配数控转台的加工中心,夹具装置采用手工翻转台。但是由手动翻转台定位销有使用间隙使钻套磨损,导致加工质量很不稳定,处于不可控状态,同时采用人工翻转,劳动强度极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翻转精确定位装置,通过自动翻转及采用高定位精度的装置,来满足减速器壳体及差速器壳体在加工中心及摇臂钻床上加工法兰孔,以实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通过螺栓与定位销连接有尾座总成;尾座总成的转轴与旋转体的一端相连,底座上装有液压辅助支撑装置,旋转夹紧油缸通过螺钉固定在旋转体上,旋转体上装有定位盘及周向定位总成,底座上装有刚性定位支撑;旋转体的另一端与过渡盘通过螺栓固定;过渡盘与旋转机构的转轴固定连接,转轴通过键与齿轮连接,齿轮与动力部分的齿条啮合。
所述尾座总成的底座内孔与轴承外圈配合,轴承内圈与衬套一配合,衬套一通过半圆键一与空心轴连接,后端盖一与底座通过螺栓联接对轴承前端进行轴向定位,后端盖一内孔装有防尘圈一,前端盖一用螺钉一与底座相连接对轴承另一侧外圈进行轴向定位,内圈的轴向定位通过隔套、衬套一上的锁紧螺母锁紧定位,前端盖一与旋转油管接头用螺钉固定,底座上设有油杯。
所述旋转机构的传动轴与衬套二经半圆键二连接,衬套二与两个滚动轴承内圈配合,内圈通过隔套、衬套二的台阶、锁紧螺母定位,滚动轴承外圈与支撑座配合,后端盖二与支撑座用螺钉连接,后端盖二内孔有防尘圈二,传动轴尾部与齿轮用键联接,衬套二内孔装有防尘圈三,前端盖二通过螺钉二与支撑座连接,传动轴与过渡盘用螺钉固定。
所述动力部分的油缸用螺钉固定在支座上,支座用螺钉固定在旋转机构的支撑座上,油缸活塞杆与接头螺纹联接,接头与齿条靠卡槽联接,齿条与衬套、衬套三滑动配合,衬套、衬套三与底座紧密配合,衬套三用螺钉三固定在底座上,底座前端通过螺钉固定端盖。
所述周向定位总成的定位块与键通过螺钉四固定连接,定位块与导向套滑动配合,导向套通过螺钉五固定在座上,手柄与定位块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独特,结构简单实用,更换品种快捷,工件上下料方便,能应用于与减速器壳体及差速器壳体类似的盘式壳体类零件,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工件较大且上料后需要翻转180°加工的工件,能够实现自动夹紧与翻转定位,可以避免因上料困难而出现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影响质量。
2、本实用新型采用刚性转角定位,并且巧妙增加辅助支撑,提高了定位精度,提高质量可靠性。
3、对于大批量生产,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装置控制可以写入加工中心,可以实现自动循环,提高生产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4、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180°旋转,在某些工件只需旋转角度为 180°的场合可以替代万能数控转台,广泛应用于摇臂钻床及数控设备上,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取代机床第4轴,节约投入资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尾座总成的结构简图。
图3是图1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简图。
图4是图1的动力部分的结构简图。
图5周向定位总成的结构简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9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