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敞开式潜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8092.5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3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福;胡伟;胡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永福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22205 | 代理人: | 孔庆发 |
地址: | 135000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敞开 潜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观光游乐及勘探作业设施,即敞开式潜水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游览观光潜水艇延用了军用潜水艇的结构,带有密闭艇仓,其观察窗分布在艇体两侧,乘客坐在艇内观光,视线受到限制,且只能看到一侧景色,乘客不能和海水直接接触,享受不到潜水的乐趣。另外此游览观光潜水艇仅供观光,不能下潜勘探、养殖采收作业,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有利于水下潜水、观光并且可以实现水下作业的敞开式潜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敞开式潜水器包括艇体,艇体上有供氧装置、动力舱(电池或由水上电缆引入的动力源)和驱动装置。艇体采用无密闭式壳体。如框架笼体结构,框架笼体结构底部有浮力装置和压水仓。框架笼体结构外间隔还设有框架结构(如大笼套小笼结构),即单层或双层框格式骨架,无密闭式壳体、透水,乘客直接站座在水中。内外层骨架钢性连接。双层骨架用以增加整个骨架的刚度,并使两层骨架之间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以确保乘员的绝对安全。框架笼体结构杆体为空心管体,以使框架自身的浮力等于或大于框架自重。
框架笼体结构表面罩有安全网。安全网固定在框架上或内层框架上,以防乘员肢体露出网外或免遭水生物攻击。安全网优选采用高强度不锈蚀大网眼材料制做。安全网可以是普通不锈钢金属网(网孔大小以安全又不影响视线为好),也可以在框架笼体结构的框架之间焊接拉筋等。安全网也可以是其它耐水、结实的非金属网。
艇体底部设有抛去式逃生配重体(铁),位于潜水器下部轴线上。最好是两块,前后各一块。由电动或手动机构实现逃生时抛掉,以实现艇体快速上浮。
动力舱:本身密封。以蓄电池或氢燃料电池为动力。对作业用途的也可由水上电缆引入为动力源。
驱动装置:采用螺旋桨叶或泵推。最好采用多个分立的驱动装置(两个-四个,视乘员多少及潜水艇大小而定),以确保多自由度移动的灵活操纵性及可实现性。驱动装置具体结构,可采用本人授权专利中的型式(ZL201120324986X专利部分内容:每个推进器与一个转轴连接,转轴转动实现推进器角度可调,改变潜水艇航行方向,使潜水艇灵活地上下沉浮,进退转向,俯仰运行。推进器为水泵式或螺旋桨式;每一个推进器都可在竖直面内360度旋转,利于潜水艇全方位行走)。
浮筒和压水舱:最好采用双浮筒和双压水舱,安装于艇体两侧,用以调整潜水器的浮力及水平平衡。浮筒的浮力略大或等于潜水器(含抛去式逃生配重铁)及标准乘员的总质量。剩余重力由压水舱提供的浮力微调平衡。浮筒和压水舱可分立,也可合为一体,但内部必须分隔开来。
高压氧气舱或液压氧气瓶:其上安装有减压阀及压力平衡稳压阀。
供氧及排气系统:由耐外压的供氧软管,面罩或头盔,耐外压的排气软管及总排气泵阀构成。一侧连于氧气舱(瓶),中间分别连接于各乘员,最后统一连接于潜水器后上方的排气泵阀,排入水中。该系统用于观光潜水器,以防乘员单独排气的气泡影响观光效果。
耐水封闭式操作台:控制人员浸泡在水中,对于作业用潜水器,可设置高强度的封闭式操控台室。操控人员在室中,更保人员安全。
用于水下作业潜水器:当有塌陷,崩塌埋入危险时,增设自带浮筒牵引的缆绳,以便水上设施实施拖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新颖。 2、潜水乘客戴上氧气面具,全身置于水中,相当于自由下潜,身临其境,又确保安全,各个方向上无视野死角,观光、玩耍、勘察、采收作业效果更好。3、无承压壳体,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任意形状和大小,完全可根据具体用途而自由设计。4、作业时,可根据需要,去掉局部安全网,或在局部安装大强度加密保护网或蒙皮,也可安装水下机械人、机械手作业,安全方便。5、除特别狭小的地方外,都可进行勘查及作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敞开式潜水器包括艇体1,艇体1上有供氧装置、动力舱和驱动装置(位置不限),艇体1采用框架笼体结构(有骨架而无密封壳体,如笼状结构,其形状和大小可根据需要任意设计,图中为单框架结构),框架笼体结构底部或侧面有浮力装置2和压水仓3(位置不限于此)。乘员集中供氧及呼吸废气集中排放系统。可下潜深度100米左右。
框架笼体结构表面罩有安全网(如焊接固定,图略),如不锈钢材质。
框架笼体结构外间隔还设有框架结构(即双框架,图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永福,未经胡永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8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桨配重定点器
- 下一篇:一种刹车线芯尾端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