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化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2490.6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8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飞;王安泉;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C23F13/22 | 分类号: | C23F1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谢省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电位测量中所用到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使用试片断电法进行埋地管道某处阴极保护电位测量时用于埋设试片和参比电极的极化探头。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极化探头由参比电极、试片、连接导线、绝缘层和填充料组合而成。将参比电极和试片放入探头中,探头本身由绝缘材料制成,充当绝缘层,探头中的其余部分由填充料占据。当进行埋地管道某处阴极保护电位测量时,将探头中的试片与测试桩相连,然后把探头埋入土壤中,等试片充分极化后,测量试片与参比电极之间的断电电压,此电压可认为是测试桩处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但是,很多探头的试片都直接暴露在土壤环境中,使探头不能完全实现试片和参比电极与外界干扰电流之间的绝缘,测量得到的断电电位含有较多的电压降,其与阴极保护电位之间存在较大差值,从而不利于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检测工作。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极化探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极化探头,克服了现有的极化探头不能准确测得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电位的不足,该极化探头能够完全隔绝试片和参比电极与外界干扰电流之间的联系,准确测量出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极化探头,所述极化探头整体呈倒T型结构,所述倒T型结构的极化探头纵向部分为用来盛装硫酸铜参比电极的通道,通道下方的横向部分为用来盛装土壤的空腔,该空腔外侧设置底盖;所述土壤上方设置有表面涂有绝缘层的试片,该试片上表面正对参比电极正下方的位置为试片的裸露处。
所述通道上方设置有顶盖。
所述硫酸铜参比电极上端设置有用来连接测试点的测试点接头及连接采集卡的采集卡接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测量出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结构简单。极化探头是一个完全密封的绝缘装置,试片和参比电极布置在其中,从而实现它们与外界干扰电流的完全隔绝。导致测量误差的电压降与试片和参比电极之间的总电阻有较大关系,当采用试片断电法测量时,电流为零,从而此部分的电压降也为零。探头中的其余空间填充土壤,从而使试片所处环境与管道的完全相同,实现试片对管道的完全模拟,使测量得到的试片的断电电位即为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极化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极化探头的试片断电法结合使用时的测量原理图。
图中:1、顶盖;2、通道;3、底盖;4、土壤;5、表面涂有绝缘层的试片;6、试片的裸露处;7、硫酸铜参比电极;8、测试点接头;9、采集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根据图1、图2所示,极化探头,所述极化探头整体呈倒T型结构,所述倒T型结构的极化探头纵向部分为用来盛装硫酸铜参比电极7的通道2,通道下方的横向部分为用来盛装土壤4的空腔,该空腔外侧设置底盖3;所述土壤上方设置有表面涂有绝缘层的试片5,该试片上表面正对参比电极正下方的位置为试片的裸露处6。 所述通道上方设置有顶盖1。所述硫酸铜参比电极上端设置有用来连接测试点的测试点接头8及连接采集卡的采集卡接头9。
如图1、图2,现场测量时,首先把参比电极7放置在极化探头的通道2中,然后筛选出管道附近颗粒均匀且小的土壤4,把土壤填入极化探头通道底部的腔室中,再把表面涂有绝缘层的试片5放入腔室,并使试片的裸露处6朝上,对准密封容器的通道(此时需保证试片裸露处与便携式硫酸铜参比电极底部软木塞之间的距离为10mm左右),最后,盖上顶盖1和底盖3,把极化探头埋设在管道同深度、冻土线以下的土壤中。参比电极7上端设置有用来连接采集卡的采集卡接头9及连接测试点的测试点接头8。
如图3,连接电路,测量时首先使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启动数据采集设备,等试片充分极化后,再断开开关,测量试片的断电电位,此电位即为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24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