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载荷快卸约束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2133.1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4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党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9/00 | 分类号: | B64D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荷 约束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载荷快卸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上用于约束大载荷货物的约束固定装置要求结构简单、重量轻、承载能力强、安装简单、一次能实现多边系留,并能够满足快卸要求。目前,飞机上用于约束大载荷货物的约束固定装置结构复杂、重量重、承载能力低,安装复杂、一次不能实现多边系留,不能满足快卸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承载能力强、安装简单、一次能实现多边系留,能够满足快卸要求的大载荷快卸约束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载荷快卸约束固定装置,包括由滑轨1、约束固定组件2,所述滑轨1由两个并列的倒T字型轨道3组成,倒T字型轨道3上面均匀分布有圆形孔4,倒T字型轨道3底部设置有若干固定孔5;所述约束固定组件2由基座6、四个拉环7、上拉堵盖8、两个弹簧9及两个定位销10组成,两个定位销10中间开有平面缺口11,两端为圆弧,所述基座6下方两侧均为四个并列的工字型结构12,基座6上方为带有四个半椭圆形孔13的井字型结构14,在井字型结构14的中间开有一个方形通孔15,在井字型结构14两侧各有一个方孔16,方孔16底部开有用于放置定位销10的槽17;所述上拉堵盖8由圆柱体削边加工而成,在垂直于削边面上开有两个方形敞开孔18,上拉堵盖8中间为两个半圆柱19,平行于削边面上靠近上拉堵盖8底部开有圆形通孔20,两个弹簧9分别安装于两个方形敞开孔18后,将上拉堵盖8装入基座6的井字型结构14上,两个定位销10分别从两侧插入圆形通孔20中。
优选地,所述上拉堵盖8上设置有便于上拉的凹陷21。
优选地,所述拉环7为圆形或长条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承载能力强、安装简单、一次能实现多边系留,能够满足快卸要求的大载荷快卸约束固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轨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拉堵盖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拉堵盖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拉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销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示意图。
其中,1-滑轨,2-约束固定组件,3-倒T字型轨道,4-圆形孔,5-固定孔,6-基座,7-拉环,8-上拉堵盖,9-弹簧,10-定位销,11-平面缺口,12-工字型结构,13-半椭圆形孔,14-井字型结构,15-方形通孔,16-方孔,17-槽,18-方形敞开孔,19-半圆柱,20-圆形通孔,21-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11。
如图1所示,一种大载荷快卸约束固定装置,包括由滑轨1、约束固定组件2组成,所述滑轨1由两个并列的倒T字型轨道3组成,倒T字型轨道3上面均匀分布有圆形孔4,倒T字型轨道3底部设置有若干固定孔5,如图2所示;所述约束固定组件2由基座6、四个拉环7、上拉堵盖8、两个弹簧9及两个定位销10组成,两个定位销10中间开有平面缺口11,两端为圆弧,如图10所示。所述基座6下方两侧均为四个并列的工字型结构12,如图6所示,基座6上方为带有四个半椭圆形孔13的井字型结构14,在井字型结构14的中间开有一个方形通孔15,如图5所示,在井字型结构14两侧各有一个方孔16,方孔16底部开有用于放置定位销10的槽17,如图5所示;所述上拉堵盖8由圆柱体削边加工而成,在垂直于削边面上开有两个方形敞开孔18,上拉堵盖8中间为两个半圆柱19,如图8所示,平行于削边面上靠近上拉堵盖8底部开有圆形通孔20,如图7所示,两个弹簧9分别安装于两个方形敞开孔18后,将上拉堵盖8装入基座6的井字型结构14上,两个定位销10分别从两侧插入圆形通孔20中。
优选地,所述上拉堵盖8上设置有便于上拉的凹陷21,如图7所示。
优选地,所述拉环7为圆形或长条形或椭圆形,如图9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2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电混合动力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磁炉电压可调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