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油耗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0445.0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4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郭昌伦;叶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2 | 分类号: | G01F15/02;G01F15/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2015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油耗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油耗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和使用检测中,常常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油耗检测。现有的油耗检测系统,均是检测燃油箱内一段时间的燃油变化量来得出油耗量的。然而,发动机在实际工作时,会有一部分燃油从燃油箱中燃油泵出来,经油管、压力调节阀到发动机燃烧;还会有一部分燃油经压力调节阀回至燃油箱,因此在发动机工作时,燃油箱内变化的油量并非是实际消耗掉的油量,仅凭检测燃油箱内一段时间的燃油变化量所得出的油耗量准确度不高。
中国专利公开号 CN201917382U,公开日2011年8月3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油耗实时管理系统,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油耗实时管理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油箱内用于检测油量的油箱油量检测仪、采集数据的数据采集盒、分析流量变化的油量分析仪、发射数据的车载信息终端、接受并分析数据的监控平台,所述的油箱油量检测仪、数据采集盒、油量分析仪、车载信息终端依次连接,所述的油箱油量检测仪包括定位底板,设置在底板上、与数据采集盒连接并能感应浮球位置的限位杆,套设在限位杆并能在限位杆上上下移动的浮球。该实用新型不足之处仍是无法检测到回油管等处的存油,仅凭检测燃油箱内一段时间的燃油变化量来得出油耗量,准确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发动机油耗检测系统仅凭检测燃油箱内一段时间的燃油变化量来得出油耗量导致准确度不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检测准确度高的油耗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油耗检测系统,包括燃油箱、发动机喷油嘴、压力调节阀一、压力调节阀二,所述的燃油箱上设有与燃油箱连通的燃油泵一,所述的燃油泵与压力调节阀一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的压力调节阀二上设有燃油泵二,所述的燃油泵二与压力调节阀二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的压力调节阀二的出油口与发动机喷油嘴相连,所述的压力调节阀一、燃油泵二之间设有油耗传感器,所述的油耗传感器的入口、出口分别与压力调节阀一的出油口、燃油泵二连通,所述的压力调节阀一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一与燃油箱相连,所述的压力调节阀二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二与油耗传感器的出口连通。在上述系统中,发动机回油系统被拆分为两段,油耗传感器将这两段的供油系统连接起来。前段的回油经回油管一回到燃油箱,前段的用油进入油耗传感器入口,经过油耗传感器后从出口流出,流出的燃油最终会到达压力调节阀二的进油口且进入发动机喷油嘴,而压力调节阀二处的回油也即后段的回油经回油管二回到压力调节阀二的进油口之前。如此一来,不论回油量的多少,整个系统中实际的耗油量就是从油耗传感器入口进入,经油耗传感器之后从出口流出的燃油量,因此只需读取油耗传感器上的数据即可得到准确的实际耗油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耗传感器与燃油泵二之间设有三通接头,所述的三通接头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油耗传感器出口、燃油泵二、回油管二相连。三通接头可以融合油耗传感器出口、燃油泵二、回油管二这三处的油并起到减小压力差的效果,使检测过程更为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耗传感器上设有排气孔,所述的排气孔上设有与排气孔对应的密封螺钉。可拧下排气螺钉排出残余空气,避免残余空气对检测过程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作为优选,所述的燃油泵一与压力调节阀一之间设有燃油滤清器,所述的燃油滤清器与燃油泵一、压力调节阀一的进油口连通。可过滤掉燃油中的杂质,进一步减小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检测结果准确;(2)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使检测结果受到的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燃油箱1、发动机喷油嘴2、压力调节阀一3、压力调节阀二4、燃油泵一5、燃油泵二6、油耗传感器7、三通接头8、密封螺钉9、燃油滤清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0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中液态物质的自动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区熔炉单晶夹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