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9363.9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郑振营;郑超;王艳瑾;户秋红;张艳丽;王健;徐维斌;张玉敏;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盛伟基业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F16L59/04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马云海 |
地址: | 0531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层 保温 玻璃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钢管体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
背景技术
由玻璃钢材料制备成的罐体由于其质轻、耐腐蚀的优良性能被广泛运用。而保温是对罐体的一项基本要求,目前玻璃钢罐体的保温都是在玻璃钢罐体的外壁上粘贴上泡沫保温材料或在罐体的双壁结构中夹杂填充保温材料来实现。上述通过在外壁上粘贴泡沫实现保温的玻璃钢罐体其保温材料外露极易老化,并且保温材料的吸水性较强,即便采取防水措施,也极易脱落,其使用寿命在一年左右;在罐体的双壁中夹杂填充保温材料,其效果相对较好,但充保温材料难于与玻璃钢罐体形成一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机械强度高的的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依次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的内罐体、包裹在该内罐体外壁上的硅酸铝板层,丙纶纤维织物带带层和与之结合为一体结构的外玻璃钢层构成。
其中,构成上述一种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所述的丙纶纤维织物带的规格宽度为6—10厘米,厚度为6—8毫米;
——在所述的硅酸铝板层外缠绕有由硬质橡塑材料制成的橡塑带体层。
——所述的硬质橡塑材料制成的带体规格宽度为6—10厘米,厚度为6—8毫米。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构成该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的内外罐体、筒体以及夹于中间并与之粘合为一体结构保温材料构成,因此具有保温性能好的特点;其二,由于构成罐体罐体的保温材料由硅酸铝板构成,该硅酸铝板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机械强度,并于构成罐体的内、外层玻璃钢层形成一体结构,因此大大提高了玻璃钢罐体整体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 为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的内罐体1、包裹在该内罐体外壁上的具有一定硬度和机械强度、并具有保温性能的硅酸铝板层2,利用宽度为6—10厘米、厚度为6—8毫米的硬质橡塑带板缠绕在硅酸铝板层外形成具有具有保温作用的橡塑带层3,由宽度为6—10厘米、厚度为6—8毫米的丙纶纤维织物带缠绕于橡塑带层上形成的纤维织物带层4。
其中,构成上述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的橡塑带层3可以是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或各种塑料并添加橡胶材料构成的各种硬质橡塑板带;构成丙纶纤维织物层4的纤维织物带还可以选择通常所使用的编织袋布料。
构成上述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的内罐体1、硅酸铝板层2和外玻璃钢层5的厚度根据罐体的需要而设定。
其中,在构成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的结构中:
——由于丙纶纤维织物层具有吸附树脂的特性,因此可以使得外玻璃钢层通过丙纶纤维织物层渗透至硬质橡塑带板层,并与硅酸铝板层粘合固化形成一体结构,从而大大提高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的机械强度;
——当硅酸铝板与由玻璃钢材料构成的内罐体粘合的强度足够时,可以省去硬质橡塑带板层,直接将由丙纶材料制成的纤维织物缠绕在硅酸铝板上,形成丙纶纤维织物层。
在上述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的结构中,构成二次保温和用于加固硅酸铝板与内罐体粘合强度的硬质橡塑带板层,只要是热传导系数低的具有保温性能的和能够与构成玻璃钢树的树脂粘合在一起的各种橡塑材料制成的板带均可。
由上述工序制备成的双壁夹层保温玻璃钢罐体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维修,其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盛伟基业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盛伟基业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93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